孝贤皇后去世 悲情的孝贤纯皇后(1)

“皇上,臣妾为您新缝了一个荷包。”皇后富察氏缓缓抬手,帮乾隆把旧的换下,新的戴上。

要说这个荷包,乾隆是很喜欢的。它与众不同:不用金线,而是用鹿羔绒搓成线,再缝制,外形十分简朴。不像宫里其他东西,动不动就全是金线,华丽得没有一丝人气。不过,简朴归简朴,但样式审美可一点不差,富察氏亲手出品,能引领宫中时尚。

“不用金线”这个灵感,来自乾隆跟富察氏的闲聊。有一次,乾隆看完一本他爷爷康熙编的辞典,就跟富察氏赞叹:咱们满族人有智慧啊!当年在关外,生活条件艰苦,做衣服没什么好材料,就用鹿尾绒毛搓成线,代替金线绣在袖口,做出来的衣服照样好看!

孝贤皇后去世 悲情的孝贤纯皇后(2)

富察氏是个有心的姑娘,从此就记住了这个梗,把它改良一下,用在缝荷包上,也体现了她的不忘本之意。

其实,不光在荷包上,富察氏平时生活节俭,不喜欢铺张浪费,很少戴那些金银珠宝,要戴就戴那种绒花,用丝绒做成的,很简朴。

富察氏这种品德是很难得的。要说她出身可不低:爸爸、两位伯父、爷爷、太爷爷,都是当大官的,有总管、保和殿大学士、统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户部尚书、太子太保……个个都是功勋显著,受朝廷器重。

出身于这样一个名门望族,富察氏却不骄奢、不矫情,识大体顾大局,那是很懂事、很难得了,对比一下《甄嬛传》里的华妃年世兰就知道了。

天不怜完人,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皇后,却要接连承受丧子之痛。

孝贤皇后去世 悲情的孝贤纯皇后(3)

富察氏总是忘不了永琏那乖巧可爱、聪明伶俐的小模样,每每睡梦中,似乎能听到永琏像往常一样,小碎步跑到她床前,等她睡醒。她多希望儿子能再慢慢摇醒自己,叫着“额娘,额娘,陪我玩。”

乾隆更是伤痛不已,他本来已经把永琏立为皇太子,想着将来自己的位子给他继承,没想到这孩子没过9岁就夭折了。

富察氏35岁时,有了第二个儿子。35岁的年龄,搁现在已经是大龄孕妇了,何况条件不先进的清代,那时候哪有什么剖腹产,情急之下难产、大出血什么危险情况都有,但富察氏冒死也要生,可见有多想要一个自己的儿子。

这一次,富察氏小心翼翼,对这个儿子倍加关爱,给他起名永琮,希望他像玉一样,不但温润如玉,还能长寿久安。乾隆也很喜欢,有意立为太子。

谁知,永琮出天花,才一岁多又夭折了。那一年的除夕,当千家万户的百姓们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欢乐中,皇宫里却一片死静,没人敢说点什么,这一次对富察氏的打击简直太大。

孝贤皇后去世 悲情的孝贤纯皇后(4)

富察氏一生生了4个孩子,2儿2女,最后活下来的,只有1个女儿,其他都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回顾这一生,富察氏心有不甘,她身为皇后,侍奉皇上尽心尽力,主管后宫不妒不偏;身为儿媳,敬慈敬孝;身为母亲,殚精竭虑。

如果说,上天因为给予这个女人太多,而剥夺了她作为母亲的快乐,那么我想,如果让大多数女人来选,她们肯定宁愿选择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母亲,而舍弃那所谓的荣华富贵。

永琮去世的第二年正月,元旦刚过33天,伤心的富察氏作为皇后,还是跟着乾隆东巡了。东巡这个事儿,之前就已经定好,那还是在皇太后的生日宴上,永琮还在襁褓中,乾隆一高兴,决定全家东巡谒孔林、祀泰山,并通知山东方面做好准备。

如今,孩子虽然不在了,但皇太后的事儿不是小事,何况,富察氏一向识大体、端庄贤淑,说白了就是懂事,她没经过多少考虑,习惯性地答应,就收拾行装。

孝贤皇后去世 悲情的孝贤纯皇后(5)

懂事的女人,虽让人心疼,但所有的苦楚,最后还是要自己来承担。

那一路很折腾,古代不比现在,还有平稳的马路行驶,有舒适的轿车可以坐,古代即使皇家贵族,那也得是抬着轿子,一路颠簸,晕头转向。

而且,这次皇太后也在,皇后富察氏作为儿媳,一向懂事的她,少不了鞍前马后的照料老太太;可她自己才刚刚痛失爱子、心结郁闷,在老人面前又不能老是一副苦瓜脸,还要强作欢笑,这一外一内的劳累,难免积劳成疾,到泰山行宫时,终究病倒了。

本来身体就虚弱不堪(35岁高龄生孩子,身子总有损伤),加上行进中这一劳累,再感染点风寒,皇后终于有点挺不住了。

这一次,懂事的皇后,终于忍不住向皇上开口:“臣妾身子不佳,希望能早日回京疗养。”

神经大条的乾隆,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结束出巡,往回返。

孝贤皇后去世 悲情的孝贤纯皇后(6)

谁知,在龙舟行至山东德州时,富察氏病情加重,她再也坚持不住了,咽下最后一口气。唯一活下来的女儿固伦和敬公主守在她身边,亲眼看到额娘闭眼。

那一年,富察氏年仅36,乾隆37。

这个本来很有后台、地位很高的女人,本来至少可以活到颐养天年,看着儿孙满堂,但她看不到那一步了,她能留下的,就是在后宫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在乾隆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影子。

乾隆还记得其他贵妃逝世时,富察皇后说:“我朝在谥号上都用‘孝’字,假如臣妾逝后能加个‘贤’字,那我会一生以此自勉,以符合这两个字。”乾隆回想,夫妻一场,她对皇太后最孝,对自己最贤。他还算不辜负皇后,给她定的谥号为“孝贤纯皇后”。

孝贤皇后去世 悲情的孝贤纯皇后(7)

富察皇后去世后,她使用过的衣服、妆台、家具等,乾隆命令一律保留,要原样摆放。她生前住着的长春宫,谁也不能入住,原样保存。每年到富察皇后的忌辰,乾隆都亲自凭吊,一直持续了40多年。可见,这个懂事的女子,在乾隆心目中的分量。

富察氏葬在裕陵,乾隆每次谒东陵,都会到这里祭上一杯酒,怀念她。据统计,乾隆一共去过17次,最后一次是带着新继位的嘉庆,当时已经86岁的乾隆,跟富察阴阳分隔了48年,仍然在怀念着这个女子。

乾隆一生可谓风流成性,但唯独这个女子,让她念念不忘,为什么?因为她不但是一个好妻子、好儿媳、好母亲、好皇后,还是一个好知己、好红颜,识大体顾大局,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堪称整个清代后宫典范。

这样的富察皇后,无论哪个角色,都做得到位,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活成了众人期待中的富察皇后,究竟是不是她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个样子?究竟有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

孝贤皇后去世 悲情的孝贤纯皇后(8)

她让人想到《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她一样地会处世、懂人心、圆融,跟爱使小性的林黛玉相比,薛宝钗很会做人,但实际上,她真的开心吗?并不。

薛宝钗要面对的是,父亲早逝,一个整天惹是生非的哥哥和一个不能理家的母亲,她只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在长辈那里察言观色,在平辈这边周全迎合。

对薛宝钗来说,她不能不顾一切地“做自己”,她身上背负着家庭太多的责任和负担。这样的她,没有轻松开怀地大笑过几次。

这跟富察氏的处境很相似。虽出身高贵,富察氏不需要太去争什么东西,但为了维护住地位、维持住家族声誉,她一样需要成熟。她若没那么懂事,可能还轻松些,可她偏偏很懂事,要做个既孝且贤的女人,结果很可能就是, 压抑了自己。

毕竟,身在皇宫,想要率性真挚地活着,是一种奢侈。

————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有意思,可点个赞鼓励一下。谢谢。

我是【妖妖的微笑】

一个热爱读书、写作、讲书、旅行的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