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育成期体重达标可促使鸡群适宜时机开产,为高峰阶段提供足够的体能储备,是鸡群高峰尖度高,稳产时间长的基础因此在转群前一定要做好各阶段的体重管理,保证体重周周达标,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蛋鸡育成期的标准?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蛋鸡育成期的标准(蛋鸡养殖如何让育雏)

蛋鸡育成期的标准

育雏育成期体重达标可促使鸡群适宜时机开产,为高峰阶段提供足够的体能储备,是鸡群高峰尖度高,稳产时间长的基础。因此在转群前一定要做好各阶段的体重管理,保证体重周周达标。

一、体重管理的三个重要阶段

1)育雏初期(0-2周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使用高温膨化熟化易消化吸收的颗粒料后,经测定消化利用率可提高5-8%,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的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等。此阶段应及时挑出弱小鸡只单独饲养,重点把握个体体重管理,;

2)育雏期(3-6周龄)生长发育快,由于本阶段免疫较为频繁,免疫系统启动有15-30天的免疫空白期,因此需要补充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优质雏鸡颗粒料。它的体重直接反应鸡群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发育程度,此阶段由个体管理转向群体体重管理

3)育成期(7-14周龄)管理要点为体型管理及胃容积的管理,骨架的发育是青年鸡重要的指标,一旦错过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鸡群将无法实现高产。胃容积的适宜决定了鸡只终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对后期体能储备,产蛋维持尤为重要。体型的良好与否会影响到整个产蛋阶段的产蛋高峰尖度及稳定时长。

二、体重达标,措施要落地

1)温度管理

初生雏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还不完善,体温较成鸡低1~3℃,刚出生时全身都是绒毛,缺乏抗寒和保温能力,既怕热又怕冷,随着日龄的增长,绒毛逐渐换成羽毛,保温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同时体温调节机能也逐渐完善。根据雏鸡这一生理特点,在育雏期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第1周37~33℃,第2周33~31℃,第3周31~28℃,第4周28~24℃,以后逐渐降低到室温。雏鸡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同时胃的容积小,进食量有限,肌胃研磨饲料的能力弱,消化道内又缺乏一些消化酶,其消化能力必然较差,根据这一特点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到少喂勤添,提供纤维含量低、易消化的饲料。

2)饮水管理

在环境保障的前提下,吃饱、吃好、监测、分群显得尤为重要。如若运输时长超过40小时,建议采用水罐 料盘的饲喂方式。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情况,雏鸡易处于脱水状态,应及时上笼进行饮水操作。

首先,雏鸡饮用水应在雏鸡到场前提前将水预温到室温,避免水温过低造成雏鸡饮水量较少或拉稀的现象发生。

其次,使用水罐饮水时应保证雏鸡有足够的饮水空间(20-24只/罐)。第一天开始水罐使用时,饮用水8小时/次更换并对水罐进行清洗,避免细菌滋生。第三天采用水线 水罐方式过渡饮水,逐步让鸡群适应。保证水源及水线卫生充足,冬季消毒2次/月,夏季消毒2次/月。

最后关注水源水压的大小和饮水管水位的高低,水压压力过大,造成水流滴落,易打湿雏鸡并造成水的浪费。水压压力过小,尤其末端鸡群易造成无水的现象发生。

依据多批次总结发现,入舍水源头水压应控制在0.2-0.3mpa之间,经过调压阀后进入饮水管水压依据水位管水位高低进行调节,水位管水位3-10日龄控制在20-25cm;11-42日龄25-30cm;43-98日龄31-35cm。

3)营养管理

育雏初期(0-2周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经测定经过膨化熟化后的颗粒料,消化利用率可提高5-8%,本阶段饲料营养可参照卵黄营养成分设计,满足蛋白20%,代谢能2900 kcal/kg,钙0.9-1.2%,磷≥0.55%,蛋氨酸≥0.48,赖氨酸≥1.10。注意选用优质能量、蛋白原料,可添加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的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等。

育雏期(3-6周龄)生长发育快,由于本阶段免疫较为频繁,免疫系统启动期,会有15-30天的免疫空白期,需要补充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雏鸡颗粒料。满足蛋白19%,代谢能2900 kcal/kg,钙0.9-1.2%,磷≥0.43%,蛋氨酸≥0.45,赖氨酸≥1.00。

育成期(7-14周龄)管理要点为体型管理及胃容积的管理,骨架的发育是青年鸡重要的指标,一旦错过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鸡群将无法实现高产。胃容积的适宜决定了鸡只终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对后期体能储备,产蛋维持性尤为重要。饲料应满足蛋白17%,代谢能2850 kcal/kg,钙0.9%,磷0.42%,蛋氨酸≥0.42,赖氨酸≥0.95。

4)饲喂管理

初饮2小时后可进行开食,采用开食盘目的为了使鸡群更快地吃料,依据少喂勤添的原则,训练雏鸡采食:每4小时饲喂一次,每只鸡每次按照1-1.5g料饲喂。使用开食盘期间,3天内进行清理3次,垫纸更换2次,来确保饲料的干净卫生。此阶段开食情况评判尤为重要,正常情况6小时开食率可达到90%,24小时开食率可达到100%,对于开食较晚的鸡只需要采用人工训练的方法,单独饲喂,促进开食。

第3天逐步进行过渡料线饲喂,此期间要注意及时调整调料板或者料门高度,每天喂料3次,匀料3-4次(喂料不均匀造成个别鸡发育不好),喂料厚度不超过料槽高度的1/3,每天记录喂料量与标准进行对比,同时重点关注料塔、料槽以及饲喂潮拌料时候的关注来防止饲料结块和发霉。

随着鸡群日龄的增长,对不同营养的需求量不同,到达一定阶段需要更换饲料,此阶段应注意料号更换的过渡饲喂管理,过渡时间以7-10天为宜,过渡方法为:前1-3天原饲料:新饲料=2:1;中1-3天原饲料:新饲料=1:1;后1-3天原饲料:新饲料=1:2,然后全部更换为新饲料。让鸡群逐步适应,减小饲料更换的应激。

5)体重管理

体重监测是了解鸡群生长发育状态最直观的方法,每周对鸡群进行称重,了解鸡群生长发育状况,而后进行评判是需要大群管理还是需要个体管理。有条件的养殖户在30天前可进行大群称重2次,按照标准体重对大群进行分级放置(可按照标准体重的70%,80%,90%分级),然后不同程度的进行分级管理,体重不达标的可采用降低饲养密度,例如:大群每笼16只,中鸡可放置14只,小鸡可调整为12只。不达标鸡只进行个体管理,如补充维生素,益生素等促进其生长发育。每周对小鸡进行逐只称重,达标的回归大群,在固定区域单独饲养,对小鸡和特小鸡做进一步的分群。2次大群称重结束后,每周对部分鸡群进行称重分级,一周一遍,随时做到及时分群,及时关注,及时补充,及时回归,让开产前的每一只鸡体重均能达标。

6)密度管理

密度管理是鸡群生长发育的保障条件,密度过大影响鸡只采食、饮水面积,影响其生长发育。及时调群会更好地提供其生长生活条件。

适宜的饲养密度对鸡群生长起到保障作用,建议标准饲养密度如下:1-17日龄167cm2/只,17-35日龄334cm2/只,35-90日龄380cm2/只。

根据鸡群的生理特点和生理需求,落实体重管理的各个关键点,为鸡群高峰储备体能,精细落实料、水、光、温、风、防疫的管理重点,为适宜开产以及高峰维持时间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靓“绿色发展” 赋能“禽蛋养殖产业”。传承远卓农牧的“工匠精神”郑州远卓层叠式蛋鸡自动化养殖设备、阶梯式蛋鸡自动化养殖设备、采用镀锌铝镁板,使用寿命十五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