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久德 卢彦林 罗金朝

民权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哲大师庄子、“梦笔生花”的南朝才子江淹、北宋兄弟双状元宋庠、宋祁千古流芳,闻名中外;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吴岗、李岗、牛牧岗,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的千年古刹白云禅寺和齐恒公大会诸侯的葵丘会盟台珠联璧合,闪耀着中原古文化的光辉。境内风景优美,胜迹颇多,尽管有附会之嫌,但民权之各种旧志版本,多有“八景”之说。

盟台夕照

“盟台夕照”的盟台,即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邀请诸侯会盟之遗址,世传为考城(葵丘原属考城,后划归民权)八景之一。《民权县地名志》载:“葵丘会盟台遗址在今民权县城东35公里处,林七集南的黄河故道北岸。现存土丘高出地面2米,面积约300平方米。这里三面环水,林木苍翠,景色秀丽。故道岸边杨柳垂青,桃红梨白,无限田畴禾铺锦锈。远眺碧波荡漾,水天一色;近观水鸟惊飞,荷叶擎盖;夕阳溶金,余辉尽洒,把盟台构成一道别致的风景,更是人们必瞻的胜地。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咏辞,明蔡绅诗曰:

春秋小白为匡周,筑此高台会列侯。

创霸虽有当世幸,假仁犹起后人羞。

冠裳玉帛今何在?废址荒丘迹尚留。

日夕斜阳残照里,断烟衰草使人愁。

近人常芳滨诗曰:

古河北岸旧津东,往迹盟台夕照中。

断碣残碑苔蚀绿,苍松翠柏霞蒸红。

荒烟蔓草绕僧舍,萤火鬼磷起佛宫。

一段凄凉何所以?人犹艳说齐桓公。

民权历史上的八景 民权历史上的八景(1)

仙观飞霞

“仙观飞霞”之仙观,即是旧考城的玉皇寺。旧《考城县志》载:“玉皇寺,在县南三里,葛坝集东。景泰间(1450一1456)建,有坊曰:”仙观飞霞“。这里的旧考城县城,故址在今民权县北关集南。北关也因是考城的北关而得名。葛坝集即今之葛岗集,在民权县城北二十公里,曾称葛仙集,今属王桥镇。传说当年的玉皇寺重檐叠角,玲珑精巧,风格典雅,气势恢宏,巍峨耸入云天,如雄鹰振翼欲飞。观内有古柏古桧,挺拔葱翠。每当夕阳西下,彤云映照,仙观流光溢彩,檐头常有彩云飘浮;近立仿佛置身仙景,远望犹如海市蜃楼。传说曾有仙人飞升于此,有坊上书“仙观飞霞”四字。文人墨客到此观赏仙观飞霞,望美景而兴叹,拈柔毫以赋诗。“仙观飞霞”遂成考城八景之一。明成化年间教谕蔡绅有诗赞曰:

仙观巍峨耸碧虚,屋头每有艳霞舒。

半天灿烂丹难及,五色鲜明锦不如。

天畔夕阳将没际,海边晴日欲升初。

此时纵目遥观处,常拥红云获帝居。

又崇祯年间邑令杨启元步蔡绅《仙观飞霞》诗原韵曰:

报宅蜕蝉不是虚,丹成五色彩霞舒。

三神蜃市光尝住,七宝云芝灿自如。

东岭鸾骖驭辔日,西池桃树散花初。

葛仙曩日曾为吏,鸡犬云中共此居。

江墓秋风

“江墓秋风”之江墓即江淹之陵墓。《考城县志》载:“南齐金紫光禄大夫江淹墓,在县西南十五里。”这里的考城县指今北关镇南的旧考城县城。据《民权县地名志》载:“江淹墓在县城北15公里,李堂乡(今程庄镇)岳庄村西0.5公里处。墓高约1.3米,周长8米,墓前原有明成化年间重修墓碑一通,上书“金紫光禄大夫醴陵侯江文通之墓。”明正统中,墓侧有古寺一座,铁佛一尊,后改为江公祠。历经战乱、河患,祠废碑残。如今的江淹墓新辟一方“江淹陵园”,墓前石碑仍为明成化年间所立之碑。碑前为青砖牌楼,两边各有石碑。陵园内树木葱葱,花草争艳,馨香宜人,墓冢、石碑、牌楼,浑然一体,掩映其间。昔日“衰柳摇风”的荒凉景色早已尘封在人们的记忆里。明崇祯年间,考城知县杨启元《江墓秋风》诗曰:

彩笔传来自梦中,文章从此日春容。

当年埋骨遗留冢,后代题名表旧封:

灏气依然浮败草,商飚空自响枯松。

仙游一去无消息,知在蓬莱第几重?

清贡生张良珂《江淹墓怀古》诗曰:

衰柳摇风古渡头,残碑尚记醴陵候。

生花妙笔归何处,满眼蓬蒿一土丘。

近代人常芳滨《江墓秋风》诗日:

梦笔生花事已空,荒凉古墓寄秋风。

蚁封历历千株树,马鬣茫茫一片丛。

远控嵩山浮旺气,近环汴水映长虹。

千年灵秀依然在,无怪江家震豫东。

民权历史上的八景 民权历史上的八景(2)

李祠雨霁

“李祠雨霁”的李祠是纪念、供奉唐初大将军李靖的祠庙。李靖(571—649),唐京兆三原人。唐初,从李世民征王世充,授开府。贞观二年(628)为代州行军总管,破突厥。四年 (630),俘颉利克汗。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破吐谷浑,以功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旧《考城县志》载:“李卫公庙,在县西南三十里,岁旱祷雨辄应。”据此方位推断,庙约在林七口(今民权县林七乡)西不远处。“李祠雨霁”诗今存不多,《考城县志》仅录一首。且作者姓名不详,诗曰:

卫公遗像在凌烟,祠建葵丘不记年。

永奉烝尝来白叟,兼资文武载青编。

阶除润泽甘霖过,树木阴森湿翠连。

精魄不知今在否,春风碧草自芊芊。

傅塔明蟾

“傅塔明蟾”的傅塔在傅村寺。《考城县志》载:“傅村寺在县西八里,大定三年(557)建。据查傅村在今北关镇西南焦堂村附近,寺塔今已不存。

明蔡绅《博塔明蟾》诗曰:

百尺浮屠插太空,巍然峙立梵王宫。

登临便觉尘寰远,笑语浑疑天界通。

最喜纵观穷浩渺,不渐题字后英雄。

寻常一样人间月,天近清光自不同。

清人张知本诗曰:

一塔巍然耸碧空,登临若近紫霄宫。

云生衣袂婆娑远,瑞霭帘楹色相通。

俯视桑田云影外,平收江海月明中。

蟾光荡漾水轮拥,月满秋光自不同。

梁村曲水

“梁村曲水”中的梁村,《考城县志》载:”梁村,在县东南,即汉改建梁园之地。”该志书在县境图中绘有梁村寺,寺址在会盟台南不远;又载:“梁村寺在县东南四十里。”据此可知,梁村当在今民权县林七集南几里处。

明人蔡绅诗曰:

一湾碧水绕招提,绝胜江洋千顷陂。

曲折抱村为灌溉,回旋傍刹漾涟漪。

觞流未遇贤人饮,杯度当逢释子知。

昼夜滔滔流不息,世间逝者尽如斯。

清人张知本诗曰:

莫云深处水痕斜,曲屈洄澜傍几家。

月印溪流惊雁影,星明河汉羡浮槎。

疏钟梦断烟霞外,霖林春深草木华。

忆昔沧桑今日幻,空闻夜笛弄梅花。

近人常芳滨诗曰:

一泓曲水绕梁村,是里何时遗此痕?

陈迹蜿蜒形如带,新潮难拱状若盆。

藏龙卧虎弦堤抱,毓秀钟灵晕穴吞。

伫立不禁凭吊意,斜阳漠漠近黄昏。

古道烟柳

“古道烟柳”之古道,是指旧考城至京师之官道。《考城县志》载:“自县治至京师,陆路一千五百里。南至江宁府陆路九百五十里。”古道当指由县治通往京师的道路。古道两边多植杨柳,故有此景。

清考城知县杨种土术(土术shu)诗曰:

露冕行春古道旁,炉香袅袅起垂杨。

千条线舞黄金嫩,百转莺啼翠带长。

淡淡烟笼盘马寺,重重雾锁卧龙岗。

时人遥指栖鸾处,报道于今仪凤凰。

清人张知本诗曰:

马足车尘古驿旁,绿荫堤畔绕隋杨。

朝含宿雨轻云湿,暮霭岚烟翠盖长。

漫袅柔条萦去客,常舒青眼觑平冈。

追思五柳先生节,懒向鸡群立凤凰。

沁河桃浪

“沁河桃浪”之沁河,今已不存。《考城县志》载:“沁河在县南三里许,明正统年间知县 刘鹏疏导之。”当年这里两岸桃花竞相开,一河红浪着意流,“漾月晴光明似练,泛花春色绿如苔”,“桃花浪暖鲲鱼变,瓠子泥澄龙马回。”“沁河桃浪”诗《考城县志》录两首,皆未属作者姓名。

其一诗曰:

长河千里一时开,活水滔天滚滚来。

漾月晴光明似练,泛花春色绿如苔。

层层浪起翻银雪,涌涌涛鸣吼怒雷。

日月东流长不已,入淮赴海几时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