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战略模型(空间竞争模型和享受竞争模型一降维打击与一针见血)(1)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决策。斯科特佩奇在《模型思维》一书中,采用空间竞争模型和享受竞争模型来刻画人们的选择行为。

比如人们买房子会考虑面积、地理位置、价格以及户型等。择偶会考虑身高、体重、财富和家庭等。工作会考虑薪资、学习机会、行业发展趋势、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以及地理位置等。

构建模型来讨论这些问题时,我们会将某些属性描述为空间属性,而将其他属性描述为享受属性。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属性理解为维度。

例如买房子要考虑的维度包括面积、户型、价格、地理位置等。空间属性是指在选择一个产品时,某项属性没有最优值,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例如一个汉堡的辣度,有的人喜好微辣,有的人喜欢特辣,没有最优值的属性统称为空间属性。

竞争战略模型(空间竞争模型和享受竞争模型一降维打击与一针见血)(2)

享受属性是指一个产品的属性有最优值,例如一个汉堡的价格越便宜越好,价格维度就是产品的享受属性。在享受属性上,更多(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更少)总是意味着更好。就像人们喜欢智能手机的待机时间更长一些,房间的面积更大一些,自己的汽车更省油一些。不过,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选择都是“混合型”的:人们既会考虑空间属性,也会考虑享受属性。空间(属性)竞争模型(spatial competition model)和享受(属性)竞争模型(hedonic competition model)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中早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1、空间竞争模型

空间竞争模型假设备选项可以用一组属性来定义,消费者则可以用一系列理想点来定义。最简单的空间竞争模型考虑的是只有单一属性的产品。在由数学家、统计学者哈罗德·霍特林提出的最早的空间竞争模型中,这个属性就是地理位置。

霍特林的模型假设一些消费者分散地分布在海滩上,海滩上有两个卖冰激凌的小贩(分别用A和B表示),所售冰激凌价格和品类相同。每个消费者都会从离自己更近的那个小贩手中购买一个冰激凌。图中的分割点位于这两个小贩之间的中点位置,它决定了哪些消费者会从哪个小贩手中购买冰激凌。

竞争战略模型(空间竞争模型和享受竞争模型一降维打击与一针见血)(3)

海滩卖冰激凌的地理模型

分割点左侧的那6个消费者会从A小贩那里购买,而分割点右侧的那7个消费者则会从B小贩手中购买。当然现实生活中,小贩之间为了竞争,会采购不同口味的冰激凌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这样消费者在选择时,就会考虑口味和位置的平衡。

一般的空间竞争模型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属性。比如,手机可以通过多个维度来描述:大小、重量、系统的流畅性和兼容性、相机的像素等。消费者从产品中获得的价值(或效用)取决于产品在各个维度上与自己所期望的理想点的距离。我们可以将这种价值函数写为常数项减去备选项与消费者理想点之间的距离。

空间竞争模型的数学表达为:

备选项包括N个空间属性:a=(a1,a2,a3…an)

做出选择的个体的理想点:x=(x1,x2,x3…xn)

个体选择了备选项后得到的收益(效用)等于:π(x,a)=c-(x1-a1)2-(x2-a2)2-(x3-a3)2…-(xn-an)2,其中,C>0是一个常数,表示最大收益。

竞争战略模型(空间竞争模型和享受竞争模型一降维打击与一针见血)(4)

示例:买一辆汽车其他维度都相同,你现在只需要考虑三个维度,分别是大小、颜色、造型。这三个维度都属于空间属性,没有最优值。假设你看好一辆车,在空间属性维度上的分值为a=(大小为2,颜色为1,造型为8),你的理想点为x=(大小为3,颜色为4,造型为6),假设最大收益为20,那么买这辆车的收益为:π=20-(3-2)2-(4-1)2-(6-8)2=6,如果你有多辆车可以选择,得分最高者就是最优选择。空间竞争模型就是用户对目标产品的收获价值取决于产品空间属性与用户对该属性的理想点之间的差值大小,属性越接近理想点,用户购买的意愿越强。

2、享受竞争模型

在享受竞争模型中,各备选项(通常是各种产品)也是用属性来表示的。但是,在这种模型中,属性包括了质量、效率或价格,而且更多或者更少总是更受欢迎的。例如汽车的质量越高越好,价格越低越好,燃油效率越高越好。当然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产品的很多维度都是矛盾的,质量和效率高的汽车往往价格也很高,这就需要在选择的时候赋予不同维度不同权重。

竞争战略模型(空间竞争模型和享受竞争模型一降维打击与一针见血)(5)

享受竞争模型的数学表达为:

备选项包括N个效价属性(valence attribute):a=(v1,v2,v3…vn)

各属性上的权重:x=(w1,w2,w3…wn)

选项的收益为:π(x,a)=v1w1 v2w2 v3w3 … vnwn

示例:在其他属性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购买一辆汽车只需要考虑三个维度:质量、燃油效率和价格。假设汽车的3个维度得分为a=(质量80、燃油效率90、价格为50),x=(质量权重40%、燃料效率权重为20%、价格权重为40%),那么买车的收益为:π=80×40% 90×20% 50×40%=70。如果是多个产品选择,得分最高者就是最优选择。享受竞争模型更看重赋予某项维度的权重,在客户最关心的维度做到最优,往往能够在竞争中取胜。

总结

在市场竞争中,空间竞争模型关心的是维度,降维打击、升维竞争、跨界竞争等都是空间竞争模型,例如智能手机对相机、收音机、MP3就是跨界打击。普通的消费者一个手机基本能够满足摄像和听音乐的需求。但为什么索尼、佳能、尼康等专业相机企业还活得很好,那是因为手机的拍摄质量还没有办法达到专业相机的质量,专业相机是享受竞争模型,是单维度的极致体验。

竞争战略模型(空间竞争模型和享受竞争模型一降维打击与一针见血)(6)

空间竞争模型和享受竞争模型给我如下启示:

1、 增加多维功能,对竞争对手降维打击.

例如:抖音就是一个不断增加多维功能的产品,最开始仅仅是视频展示,之后推出剪影(视频剪辑软件),对市场上的剪辑软件(例如会声会影、喵影工厂、爱剪辑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剪影在客户常用的音乐、滤镜、动感模版上下足功夫,特别是AI自动识别上字幕功能,直接秒杀了市场上的字幕软件,从识别率和准确率上都达到了最高水平。用户可以通过简单几步骤就可以制作出好莱坞大片式效果,大大降低了剪辑门槛,让每一个用户都能成为生活的导演。

随着抖音的不断壮大,切入广告市场,迅速地成为了中国营收领先的广告公司。之后慢慢地上直播带货,切入到电商领域,对淘宝、京东等企业形成巨大的冲击。

我服务过的一家企业负责人曾经说道:“他不担心竞争对手,担心的是巨头的跨界降维打击。”正如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所说,他不担心现在的竞争对手,最担心的是苹果。苹果拥有软硬一体化的手机生态,如果一旦跨界做汽车,将对汽车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2、 功能单一的产品,要把单一维度做到极致。

空间竞争模型追求的是多维性,当然不是越多越好,要把握好各维度的平衡。其弱点就是不能把单维功能发挥到极致。例如专业相机最普通的型号,都比最顶级的手机相机像素要高。专业越野车追求的通过性和越野性,是普通城市里的轿车和suv没法比的。他们都是把单一维度做到最佳,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竞争战略模型(空间竞争模型和享受竞争模型一降维打击与一针见血)(7)

有一次我去商场用餐,发现有一家专业做酸菜鱼的餐厅,除了酸菜鱼什么菜都没有,吃饭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翻台率很高。当然大部分中餐厅都会卖酸菜鱼,但都不会把酸菜鱼做到如此极致,因为多维会分散精力。

在实际竞争中,采取混合的竞争模型,即综合考虑空间竞争模型与享受竞争模型是有必要的。例如西贝莜面村,最早的时候菜品很多,采用的是空间竞争模型,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后来采用享受竞争模型,从众多的菜品中挑选出顾客最受欢迎的几种菜品,把每道菜做到极致,虽然菜品少了,但收益更高了。西北莜面村很好的结合了空间竞争模型与享受竞争模型,推动了企业的高速发展。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是成为复合型人才还是专业型人才,都是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深刻的理解降维打击和一针见血的区别,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