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学而不劳而不怨(君子无入而不自得)(1)

【纲】

君子处畎亩,则行畎亩之事。居庙堂,则行庙堂之事。故无入而不自得。

【目】

隐居求志,畎亩乐之。行义达道,庙堂觉之。乐以独善,觉以牖民,无入不自得。其斯为体用一原,出处一致之圣人。

【管窥】

邵康节说,君子身处民间,就做在民间应该做的事;身处庙堂,就做在庙堂应该做的事。所以君子任何境遇都能安然自得。(无入,即无处。)

「无入而不自得」出自《中庸》,对应的原文如下——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这段话,谈的是君子要「得位」,身处何等境遇,就安于此等境遇。得位也是《易经》里的重要概念,用六爻来说,单数位的属阳,双数位的属阴——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就是得位;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就是不得位。熊逸曾打比方说,假设单数层是只有男厕所,双数层只有女厕所,那么男的在单数层办公就是得位,在双数层办公就是不得位。

得位就是安守本位,在汉语语境中,讽刺不安守本位的词句比比皆是,比如「母鸡司晨」「狗拿耗子」等等。

注释者认为,隐居以寻求本心,所以在田间自得其乐;施行仁义通达大道,所以在庙堂上觉悟民众。乐是自得其乐,觉是觉悟民众,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庙堂,任何境遇都能安然自得。这就是本体和作用同一源头,出处一致的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