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把“无知”说成“瓜”,就是普通话说的“傻”,把“傻子”叫“瓜子”。为啥把“傻子”叫“瓜子”,而不叫“豆子、麻子或者菜籽”呢?

陕西方言狡猾怎么说(陕西方言瓜)(1)

要弄清这个问题,得先说一下关中话的“多”这个字眼儿。关中话的“多人”,是指有着丰富人生经验的父母长辈,也指具备一定知识能力的成人。比如,朋友见面时候说“屋里的多人可好?”,就是在问对方父母身的健康情况。又比如,“我娃知道给他婆端热水洗脚了,真个长多了”。“长多了”,是说孩子懂得更多的事理,知道孝敬长辈了。可见“多”的意思为“见识、经验丰富”。

陕西方言狡猾怎么说(陕西方言瓜)(2)

“多、少”相对,“少”自然也可以表示“见识浅薄、经验欠缺”的意思,因而有“年少无知、少不更事”这些说法。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常识都不懂,经验欠缺到令人惊讶的程度,人们就说“少啊!shao-a——傻!”。所以,普通话的“傻”是“少”的感叹音。

陕西方言狡猾怎么说(陕西方言瓜)(3)

我们再看“少”的近义词“孤”。把“孤”发成它的感叹音,就是“gu-a(寡)”。古代王侯常常自称为“孤家、寡人”,它的表面意思就是在说“我是个瓜(寡)子”,只不过人家是高高在上的自谦罢了。而世俗口语中的“瓜”表现的才是地地道道的“瓜不棱登”。

所以“瓜”通“寡”,是孤的感叹音,它的含义也是“见识少的可怜呀!”

有人说古时候瓜州的人,因为老实勤谨而被称为“瓜子”。这个关于“瓜子”的说法,多半属于戏说。实际上是因为,瓜这种植物果实,在外形上与人的头脑相似,“傻瓜”,就是“傻头”的意思;而且“瓜”这个语音本来就有“傻”的意思;所以口语中的“瓜”,即有“傻”的语感又有“瓜”的形象,是个极为生动的字眼!

陕西方言狡猾怎么说(陕西方言瓜)(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