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通常也会把清末的戊戌变法称为康梁变法,这里的“康梁”指的自然是康有为、梁启超这两位维新派领袖。这两人其实原本是师徒,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当然,戊戌变法最终是失败的,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不过如今的历史学家通常也会对这一次改良派的努力表示肯定,然而,对于康有为和梁启超两人的后世评价,可谓天壤之别。

对于梁启超,现在的人通常会评价为一代学术大家,对中国文明贡献极大,对了,他也是第一个发明“中华民族”一词的人,对中国历史做出过重大贡献。后世对其评价相当之高。

康有为和梁启超哪个评价高 为何梁启超受后世敬重(1)

但是对于康有为,评价就不那么好了,尽管在维新变法的时候他被认为是进步派,但是之后此人却迅速成为顽固派,其反对革命,在尊孔复古、张勋复辟等活动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被后世所抨击。

为何这两人的风评如此不同呢?

康有为和梁启超哪个评价高 为何梁启超受后世敬重(2)

其实,根源在于这两人的思想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康有为此人,实际根源还是保守的,他的一切改良都跳不出封建皇权的框架,而且似乎有相当的执念;但梁启超不一样,他进步性更强,在变法时期,他的确和老师一样摇旗呐喊,但当后来发现似乎如此救不了国的时候,他也努力为国家思索另外的道路,尤其是在辛亥革命成功后,梁启超发表了《新中国建设问题》,肯定了武昌起义的必然性,同时又提出今后中国新政体的建设方案;甚至,后来也正是因为梁启超的疾呼,才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康有为和梁启超哪个评价高 为何梁启超受后世敬重(3)

康有为和梁启超

那么,可以说梁启超是进步的革命派,而康有为是保守派吗?

其实这么说有些不准确,康有为可以认为的确有些“愚忠”思想,对清王朝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于忠诚,属于典型的“保皇派”,就像一个旧封建时代固执的腐朽文人,但是接触了一些新思想。

不过梁启超不太一样,尽管他没有康有为那么愚忠,但总体来说,他的政治理想也远不能说就是很进步的,仍然是保守派,在改良和革命之间,梁启超也是倾向于改良的,他也曾支持“开明专制”、“宪政”、“虚君共和”等其它政体,而且在他生命生涯最后的时刻,他也是复归传统,认为中国需要利用“固有文明”,发扬传统文化才能强盛。

现在来看,梁启超的很多思想也明显并非正确的道路,为何不批判梁启超呢?

康有为和梁启超哪个评价高 为何梁启超受后世敬重(4)

即使从穿着,气质上也能看出梁启超开化地多

这是因为,今天的我们,不能通过“上帝视角”来看古人,今天的我们知道历史走势,知道正确道路,但梁启超没有岁月流沙之力,在当时的环境,很难说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君主制”一定是错误的吗?当时的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日本都是强国,甚至日本还是在保持了君主制的前提下进行维新的,还是东方国家,在当时的人心中,这不能不说的确是可能的选择。

康有为和梁启超哪个评价高 为何梁启超受后世敬重(5)

梁启超的确多变,但他的初心一向是一致的——强国富民!有当人指责梁启超多变时,他回答: “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 。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可见,梁启超本人是会不断修正自己,不断进步的。他与康有为的根本区别在于:他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强盛而努力;而康有为则是为了维护传统的皇权而努力。显然,梁启超是更伟大的,而康有为则是固执甚至有些反动的。有这样的差距,也许和他们两人的年龄有关,康有为是1858出生的,而梁启超则是1873年出生的,两者差距15岁,康有为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封建皇权氛围下度过的,戊戌变法的时候他都已经40岁了,是中年人;而梁启超在当时仅仅是25岁的青年,朝气蓬勃,梁启超身上的腐朽气要少得多,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康有为和梁启超哪个评价高 为何梁启超受后世敬重(6)

梁启超的儿女几乎个个英杰

那梁启超最后不要转向“复归传统”了吗?不过他复归的原因并非是因为顽固,而是一种理想破灭的无奈,一战结束后,梁启超考察过欧洲,其深刻切敏锐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西方文明的严重弊端,表示“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之前的理想幻灭了,回国后决定弃政从教,成为旧传统的提倡者。显然,梁启超的思维比一般人更敏锐,但是他由于历史局限,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所以只能想到复归传统这种惰性的方案,这其实并不是梁启超一个人的问题,同时期日俄两国很多思想家都有类似思想。

康有为和梁启超哪个评价高 为何梁启超受后世敬重(7)

这是他与传统守旧派的根本区别。

正是如此,所以对于梁启超的评价,始终都以正面为主;而对于康有为,则是批判居多。

作者:云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