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龄农民工而言,进工地做建筑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在当今这个高消费时代,能在厂门口看大门做保安,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工大爷基本的生活需求。很多农民家庭儿子在城里买房,父母如果不进工地打工,就得在家帮忙带孩子,总之对于农村老人来说,压根就没有“退休”这一说,凭借“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思路,进工地上班灵活,每天能挣二三百,要比当保安好太多。

年纪大的人挑一担粮食(身上若无千斤担)(1)

超龄用工问题的根本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很多退休后的人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劳动竞争,还有很多退休老干部被“返聘”回原单位上班,两份工资,双向收入,可以说在禁止超龄用工上面,国有企事业业单位应该加大力度治理才行。

年纪大的人挑一担粮食(身上若无千斤担)(2)

而那些农民工既没有高额的退休金,家庭收入又单一,子女收入跟不上别说养老了,就是自己的生活,如果仅仅依靠农民每月一百块的养老补贴是远远不够的。相比较国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再次返厂对于劳务市场的影响力更大,很多单位进一个年轻人尚且困难,而退休人员继续占据岗位拿薪水,对于社会整体就业来说,影响更大。

年纪大的人挑一担粮食(身上若无千斤担)(3)

年纪大的人挑一担粮食(身上若无千斤担)(4)

虽然说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很多地方出台了限制超龄农民工进工地的政策。但如果不考虑农民工就业问题,以及养老问题,采取单方面的限制,恰恰会让农民工的生活更加困难。很多农民工进程超过三十五岁就进不了厂了,而干保安,进工地,打零工装修成了这类人的主要工作。身上若无千斤担,谁拿晚年赌明天?超龄工是不得已才选择进工地干体力活的。

年纪大的人挑一担粮食(身上若无千斤担)(5)

如果不解决农民养老问题,而要求超龄农民工不得进工地,只能让劳务派遣公司以及劳务中介赚钱更容易,用工成本更低。在国内用工市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已经是一项众所周知的事,虽然政策上不允许农民工进工地,但对于劳务外包,以及私人承包来说,这一块是缺少监管的。

年纪大的人挑一担粮食(身上若无千斤担)(6)

农民为了生活仍然会寻找进工地的门路和渠道,恰恰让竞争力加大,有资源有能力的人照样能钻政策漏洞为工地输送超龄工,这些组织和个人反倒可以明目张胆的降低工人待遇,因为一旦渠道被垄断,劳动力便没有话语权了。

年纪大的人挑一担粮食(身上若无千斤担)(7)

任何一刀切的背后,都不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反倒因为工地招人困难,会衍生出更为奇葩和隐蔽的通道,只要有市场需求有利益就不可能完全的禁止某些事,很多事要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而不是只考虑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和忽视底层打工人的现实困难。

年纪大的人挑一担粮食(身上若无千斤担)(8)

打个比方,上海如果限制超龄农民工,那么很多打工人可能会跑到青海上班,而上海工地如果招不到人就会把工程外包给第三方不受监管的单位施工,这些单位可以再从青海把超龄工招回来。到那时房子建筑成本增加了,工人工资收入可能就更低了,因为进工地的渠道被垄断了。

年纪大的人挑一担粮食(身上若无千斤担)(9)

因此要想真正的为底层人谋福利,为农民工考虑,就应该站在农民工的角度看问题,制定规则,而且国有企业应该先以身作则才行。#农民##农村##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