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年了。我们这一代人,年少时纷纷离开家乡,离开暮气沉沉人情复杂的小城,离开父母守旧思想的约束,往大城市去,在霓虹深处扎根。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1)

与家乡暧昧难表的感情,需要很多年月去消融,而和解的开始,往往是通过家乡的食物。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2)

在很多长江流域的孩子们的印象中,年总是和糯米黏在一起。年糕炒梭子蟹、糯米酒、打糕......那一口绵软黏糯就是独属于家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3)

江汉平原盛产糯米,江水和田地比江南硬,种出来的糯米也自带硬气,千锤百炼也打不出如沙的细腻,总有零星的颗粒分布其间,奶奶做的糍粑尤其如此。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4)

一个不锈钢盆盛满清水,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块块的糍粑。整块的糍粑被切成了十厘米长五厘米宽的厚片,摸起来滑溜溜的,冻得邦邦硬。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5)

这盆貌不惊人的糍粑在奶奶的铁锅里能变出无数种花样。屋外温度零下的早晨,用滚烫的开水泡软一块糍粑,揪成拇指大的小团,丢进煮沸的蛋花醪糟里,就是一碗顶好的早餐。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6)

这时的糍粑最能吃出本味。浸润了酒糟香蛋花香的糍粑在唇齿间纠葛,没被完全磨碎的糯米颗粒略过上颚,奇妙的嚼劲总能让人产生想要征服它的欲望。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总少不了一大盘蒜苗糍粑炒腊肉。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7)

油汪汪的腊肉、青翠的蒜苗被糍粑包裹成一个白色的面团,谁伸筷子去夹,总有另一双筷子挺身帮忙,两人合力才能揪下一块。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8)

朴实的糍粑将原本油腻味重的腊肉调教得柔润甘香,而吸收了肉香的糍粑成了比腊肉更受欢迎的主角。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9)

心里还记得长辈“吃太多消化不良”的告诫,但筷子就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扯那团白玉似的脂膏。爸爸平时不怎么吃甜食,但红糖煎糍粑却是他的软肋。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10)

油锅冒烟,从清水里捞起几块糍粑滑进去,煎到两面微黄,将蛋液均匀裹上每块糍粑,平底盘里铺一层厚厚的红糖粉,刚出锅的蛋煎糍粑噼哩噼哩地往盘里一滚,就是冬天里最美味的甜食。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11)

先是红糖粉糊一嘴,紧接着咬破喷香的表皮,扯开绵软滚烫的内里,在嘴里混在一处嚼着,热辣的香甜从口腔直冲脑门,让人瞬间混乱五识。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12)

在家里吃到糍粑还算易事,但到了街上就很难找到糍粑的踪影了。武汉三镇的小吃,大多被热干面、豆皮、面窝统治,少有偏门别类的吃食。但新华路口有一位周先国老人,在一溜水果摊前辟了一块地专做扯糍粑,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13)

▲扯糍粑:糍粑团揪成糍粑块码在盘内,撒上芝麻糖的一种甜食

周老的小摊每天供应三十斤糯米的扯糍粑,以飨慕名前来的好吃佬。据说有年春节,有一位少小离家去台湾的老武汉人回大陆访亲寻旧,听说新华路口有这样一味小吃,兴致勃勃地从武昌赶到汉口,找到周先国老人,买上一碗扯糍粑。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14)

他吃过后用一口纯正的武汉话对老人说:“我从做小伢时就爱吃扯糍粑,四十多年没有过这个瘾了,你的糍粑软融醇厚,就是小时候的味道。”听到台湾食客的一席话,周先国老人像是比喝了二两还晕乎,咧开无牙的嘴笑了。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15)

在过年的几天里,我们在奶奶家吃光了整整一盆的糍粑。但每回临走时,奶奶总能像变魔术一样从里屋拎出一袋糍粑片,在已经撑得滚儿圆的行李箱里寻找最后一丝空间。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16)

回到住处,找个盆子满上清水,让远道而来的糍粑在水里散开,三不五时顺一片煮来吃,每回吃完又刚好是一年暮春。大概就是这个时候,我们又开始回忆起家乡,开始想念家乡的吃食。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17)

尽管那个小小的县城并非什么名城,那一味从小吃到大的食物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美味,但它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吃过了盘中餐,别忘了煮饭人。

家乡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家乡的风味)(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