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邹与鲁哄(1),穆公(2)问曰:“吾有司(3)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4)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5)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6)曰:“戒之戒之出乎尔(7)者,反(8)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9)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成语故事断尾求生?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成语故事断尾求生(成语故事出尔反尔)

成语故事断尾求生

【原文】

邹与鲁哄(1),穆公(2)问曰:“吾有司(3)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4)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5)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6)曰:“戒之戒之!出乎尔(7)者,反(8)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9)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

【批注】

(1)哄:争战、争斗。

(2)穆公:指邹穆公,春秋时代邹国国君。

(3)有司:官员。

(4)疾:憎恨。

(5)几:音“基",接近、将近。

(6)曾子:即孔子弟子曾参,春秋时代鲁国人。

(7)尔:汝、你。

(8)反:同“返”,回报。

(9)尤:归罪、责怪。

曾子说︰“小心,小心啊!您现在对别人所做的,将来别人也会回报在你身上。”现在正是人民在回报他们。您不要归罪人民吧!您只要施行仁政,人民自然会去亲近在上位的人,愿意为他们的长官去牺牲了。”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原是比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将怎么对待你。后来,人们将其简化成“出尔反尔”这句成语,则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讨论】

(1)孟子认为人民为什么不肯为邹国效死?

【造句练习】

例:你尽管放心,他做生意最讲信用了,不会出尔反尔。

例:人和人交往,如果老是出尔反尔,那么很快就会失去朋友。

【相似成语】

自食其言;朝秦暮楚;言而无信;反复无常;朝三暮四

【课后时间】

请写三个和“出尔反尔”相反的成语。

参考答案︰

一言为定、一诺千金、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说一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