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菜根谭》一四三、趋炎附势,人情之常

原文

饥则附,饱则飏,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菜根谭立志问学篇提纲(重读菜根谭一四三)(1)

注释

飏yáng:飞扬;飘扬。当飞翔解,据《晋书·慕容垂载记》说:“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则高飏。”

燠yù:当温暖解,此处作形容词用,是指富贵人家。

穷困饥饿时就投靠人家,吃饱了就远走高飞,遇到有钱的就去巴结,看见贫困的亲友就鄙弃不顾,这就是一般人所最容易犯的通病。

评语

最能证明这种“事态有冷暖,人面逐高低”的,就是战国时代翟公的故事,据《史记·汲郑列传》说:“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事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覆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这里所说的“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就证明了所有这些都是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通病,因此俗谚才有“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说法。

附译文:太史公说:凭着汲、郑当时为人那样贤德,有权势时宾客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全然相反,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呢!下邽(guī,龟)县翟公曾说过,起初他做廷尉,家中宾客盈门;待到一丢官,门外便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他复官后,宾客们又想往见,翟公就在大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黯、郑庄也有此不幸,可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