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年11月9日,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诞生。

屠格涅夫散文诗在线读(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1)

最早的屠格涅夫作品汉译本是《春潮》,它出现在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第一卷第一号上,四期连载。1933年,郁达夫回忆说,他最早接触的外国文学作品就是屠格涅夫的《春潮》和《初恋》。

屠格涅夫散文诗在线读(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2)

《春潮》最初发表在1872年《欧罗巴导报》第一期,有些评论家批评作家没有反映迫切的时代问题,而且把外国人写得好、把俄国人写得坏,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广大读者喜欢它。那一期杂志立即脱销,之后应读者的呼声很快重印。同年《春潮》就被译成德文、意大利文、法文,之后几年间被译成丹麦文、捷克文、波兰文、英文,甚至出现了同一文种的不同译文本。进入二十世纪后,小说《春潮》以更多的形式呈现:1915年第一次以电影的形式出现在俄国,1968年出现在捷克的电影屏幕上,1955年苏联观众欣赏到了歌剧版《春潮》,1976年以《幻想》之名出现在苏联银屏上,1989年以《春潮》和《威斯巴登之行》之名再次出现在电影院中,2018年《春潮》出现在俄罗斯的芭蕾舞台上。至今还有剧院上演同名话剧。

《春潮情节:六天的初恋

这部小说情节简单,但作家的安排跌宕有致,引人入胜。

二十二岁的萨宁本打算从意大利回国,途经德国的法兰克福时,偶遇美丽的杰玛,一见钟情:

她的鼻子略嫌大些,可是鹰钩形的轮廓却极为秀美,上唇有些淡淡的茸毛;然而脸色却光润柔和,跟象牙或乳白色琥珀毫无二致。秀发上的波状光泽就像毕蒂宫里珍藏的阿洛里画的朱迪斯,两只深灰色的眼睛,眼珠周围是细细的黑边儿,尤其美妙动人。

杰玛唱歌的时候,萨宁偷偷观察:

萨宁欣赏的不是杰玛的歌喉,而是她本人。

他坐在她身后稍侧一些的地方,心中想道,不论哪棵棕榈——甚至当时最时髦的诗人别涅季克托夫诗中所描写的——也不能跟她亭亭玉立的身材相媲美。

当她唱到最富感情的地方举目仰望的时候,他觉得在这样的目光下天空也会动情。

第二天再见时,疲惫的杰玛依然吸引着萨宁的目光:

杰玛穿的是一件宽松的黄色短衫,系着一根黑皮带。

她也显得疲倦,脸色微微有些苍白,眼睛周围增添了两道淡淡的黑圈儿,目光却并未因此而暗淡,苍白的脸色给她那古典式的端庄容貌增添了一些神秘而可爱的情调。

这天她那优雅美丽的两只手使萨宁感到特别惊奇,当她抬起双手梳理那乌黑发亮的鬈发时,萨宁的眼睛舍不得离开她的手指,那纤纤十指灵巧、细长,简直跟拉斐尔画的美人福尔纳里纳的手指一样。

萨宁的出现对杰玛是一个时机。杰玛对母亲安排的求婚夫克吕贝尔没有真情实感,萨宁的出现更加大了这对貌合神离的情侣之间的鸿沟。在一次郊游中,杰玛遭几个军官的调戏,克吕贝尔选择了逃避,而萨宁挺身而出要求决斗。幸好,决斗以双方无伤亡结束,但杰玛与克吕贝尔的关系却永远结束了。杰玛的母亲请萨宁劝和,她仍然寄希望于克吕贝尔的财富缓解自家的生计问题。萨宁抑制不住内心如春天潮水一般的情爱,写信向杰玛表白:

您知道我答应给你的劝告是什么,您知道令堂的愿望以及她对我的请求是什么,——可是有一件事您不知道,我现在有义务告诉您,——那就是我爱您,用一颗初恋的心的全部热情爱您!这火焰在我心里是突然烧起来的,可是火势特猛,使我找不到言辞来形容!!当令堂来我这里求我的时候,那火在还只是在我心中阴燃,否则,作为一个诚实人,我准会拒绝她的委托⋯⋯

杰玛的母亲了解了萨宁的财产后,同意了女儿的新选择。六天后,萨宁为了筹备婚事要暂时离开杰玛,回国变卖田产,可是在路上他没有经受住另一个女人的勾引,堕落成她的情夫之一。虽然后来他终于结束了那段令人不耻的关系,但也再没有颜面回到杰玛身边。

三十年后,五十二岁的萨宁依然单身,不经意间他回忆起往事。萨宁故地重游,希望再见杰玛一面。几经周折,他打听到杰玛在美国的地址,并去信一封。很快,杰玛回信了。在信中,杰玛没有一丝埋怨,只有宽容和感恩。

信终于来了——贴着美国邮票,从纽约寄来的,写着他的名字。寄信人的地址是英文……笔迹不认识,他心中不禁为之一震。他犹豫再三,才下定决心拆开信封。他一看信的落款是:杰玛!眼泪便夺眶而出。落款只署名不署姓这一个事实对他来说就已经是和解、宽恕的保证了!他展开那张薄薄的蓝色信纸,里面掉出了一张照片。他急忙把照片捡起来,一看就惊呆了:杰玛,活杰玛,年轻的姑娘,正是他三十年前看到她的那个模样!也是那样的眼睛,那样的嘴唇,那样的脸型。照片背面写着:“我的女儿玛丽安娜”。全信的语气很亲切很质朴。杰玛感谢萨宁不犹豫地给她去信,感谢对她的信任;她也没有对他隐瞒:他逃走之后,她的确痛苦了一些时候;不过她立即补充说,她仍然认为——而且从来都认为——遇到他是幸运,因为这次相遇阻止了她成为克吕贝尔先生的妻子;这样,这次相遇虽然是间接地,却毕竟成了她同现在丈夫结婚的原因,她跟现在的丈夫已十分幸福地生活了快二十八年,生活美满,优裕:他们的商号在全纽约都是有名的。杰玛告诉萨宁她有五个孩子——四个儿子和一个十八岁的女儿,女儿已订婚,把她的照片寄给他——是因为普遍认为她极像妈妈。……最后杰玛对萨宁的生活状况显然不佳表示惋惜,希望他首先要安宁和心情平静,说见到他会高兴的——虽然她意识到见面的可能性是很少的……

屠格涅夫散文诗在线读(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3)

《春潮素材:“我自己的故事”

著名文学评论家维切斯拉夫·波隆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无缘无故产生的创作。心灵总会被某种东西所感。这可能是一个思想或是一种情绪,对别样的世界的向往或是对灿烂美好的世俗生活的爱,总有一种东西会点燃心灵,创作是一种真正的燃烧,如若它自己不能燃烧,那就不可能燃烧别人。”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屠格涅夫在他的长篇小说中记录了风云激变的俄国,同时在三部自传体小说中编织了自己的青春记忆。小说《春潮》以主人公萨宁的倒叙写成,其实它也包含着作家本人的追忆。关于这一点,屠格涅夫说:

这篇小说是实的。是我的亲身经历,我的情感,我自己的故事。波洛佐娃夫人是我极为熟悉的特鲁别茨卡娅公爵夫人的化身。特鲁别茨卡娅公爵夫人当年在巴黎曾轰动一时:那儿现在还记得她。潘塔莱奥内就住在她家。潘塔莱奥内在她家的地位界于朋友和仆人之间。那个意大利家庭也取材于生活,我只是更改了一些细节,变更了地点,因为我不能刻板照相。例如,那个公爵夫人,本来是个茨冈女人,我把她变成平民出身的俄国上流社会的贵夫人;潘塔莱奥内,我把他挪到了那个意大利家庭里⋯⋯这部小说,我写的时候感到十分满意,我喜欢它,像用类似方法写的其他作品一样。

拜:“令你笑又令你想哭”

法国“自然主义之父”福楼拜在读完《春潮》法译本后,立即给屠格涅夫写信,说:

我想对您说,我读完了《春潮》⋯⋯我被感动了,流泪了,好像经历了某种令人心情紧张的事件。这种故事,咳,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它使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脸红。我的朋友屠格涅夫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哪,多么了不起呀!糖果店内部极为幽雅,令人神往。还有那对情侣清晨在公园散步时坐在长凳上的那段交谈、潘塔莱奥内、鬈毛狗、埃米利⋯⋯还有那平静而哀伤的结尾。啊,这是一部爱情小说,如果有这种小说的话!我的亲爱的朋友,您对生活知道的很多,而且您善于讲述您所知道的一切——这就更少见。我想成为一个修辞学教师,去教授您这本书。请注意:我完全不会去讲解。没有必要!我觉得甚至能使白痴理解您那使我激赏的写作艺术,例如《春潮》里那两个女性形象及其周围人的对比。对您这部新作品,除了一个很不高明的字眼儿,我找不到别的词语来形容,那就是:令人迷醉!但是请给这个字眼儿以真正深刻的含义。这部作品在读者心里移植爱情:令你笑又令你想哭。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