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今年有874万应届毕业生走出校园,走进又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企业的缩招、降薪,许多人对于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收入预期不得不一再降低,与此同时,哈佛博士后跳槽担任街道办主任的新闻被炒上热搜,"是否前往体制内就业"成为热议话题。

全国第二的学校(全国第2这所)(1)

人们常说的"体制内",通常指的是以公务员为主的国家各级党政机关、以"科教文卫"行业为代表的事业单位和一众国有企业,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是"体制内"工作的最大特点。面对体制内外两种选择,"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们的答案是什么?青塔数据团队根据各大高校发布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此进行了统计梳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9.51%的体制内就业占比(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登上榜单第2位

全国第二的学校(全国第2这所)(2)

在2019年毕业生前往体制内就业占比最高的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行业特色较强的高校占据了绝大多数,如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生体制内就业占比分别为90.31%、89.51%和82.53%。与综合类院校相比,行业色彩较浓的高校本身就需要面向行业办学,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培育高层次人才的使命。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涵盖理、工、文、管、经、法等多个学科,于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全国第二的学校(全国第2这所)(3)

一直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秉承"教育为本,引导为先,服务为体"的工作理念,巩固"一把手"工程,完善制度建设,深化"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优化立体化校园招聘模式,持续完善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精准化、精细化、精品化"的就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资源的整合联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纵深发展,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扎实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实效。

2010年4 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4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来校视察,对学校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16年7月,学校获评首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2016年11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全国第二的学校(全国第2这所)(4)

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学校2019 届毕业生总计412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076人,硕士毕业生1683人,博士毕业生362人。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全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5.34%,其中本科生就业率94.75%,硕士生就业率95.66%,博士生就业率97.24%。根据学校2019届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华北地区;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地勘行业、教育科研以及工程行业;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其他事业单位以及科研设计单位,如下图所示:

全国第二的学校(全国第2这所)(5)

全国第二的学校(全国第2这所)(6)

全国第二的学校(全国第2这所)(7)

为什么选择前往体制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经就体制内外各自的优势进行过一轮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认为体制内最大的优势是"稳定",占比为69.3%,其次是"福利待遇高",占比为66.3%。除此之外,工作压力小、隐性收入诱人、社会地位高等因素,也是受访者倾向于体制内岗位的一部分原因。未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持续深化就业理念教育,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引导毕业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重点领域就业创业。

欢迎关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关于地大(北京)的最新资讯!

素材来源:青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