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文明的载体,亦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独孤云生

关于一个早期文化传承问题,汉字的改革是否必要?

可能有人会认为是考虑过度,也有人会认为它至关重要。

前者理由很简单,中华文明发展数千年,自唐以后,文字读音与字形已经趋于固化。直接按传承下来的继续传承就行,改革的必要不大。

后者则认为,如今不同往昔。我国文化与外国文化间的衔接基础,就在文字之上。若不及时改革,等社会环境再次固化,就再难变动。

现今我们已经知道,当时做下的决定。所有才有了今日的拼音、简体字。不过因为众多原因,所以现在依然能看到未改革的区域。

汉字编程到底行不行(汉语汉字如何与世界接轨)(1)

世界地图

为什么说给汉字加上拼音与简化,是与世界接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上的语言与文字的两种结构,一为音形分离,中文既是。二为音形相合,欧美及日韩都是此类。

音形分离,即文字形态并不直接表示读音,两者是分开的,需要分开记忆。如这个字:“崟”,如果不查字典,不请教会的人,可能大家即不知道其意思,也不知道读音。

音形相合,即文字形态直接表示读音,两者相合。如这个单词:“Aspirin”,哪怕只学过音标的人,也能读出来,只是不知道它的词义。

这两种语言,是因为各自的社会文明而产生的。它们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特点。

为什么要简化汉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繁体字太复杂,不利于快速书写记录。简化汉字,既能加快书写,又能降低汉字学习门槛,适应硬笔书写。

从基础的雕版印刷,到电子排版,再到阵列显示。简化字比繁体字少了很多很多困难,特别是在电子设备机能有限的年代。

拼音,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改革创新。正是因为它,才让汉字与拉丁字母搭上关系,使得两种语言有了连接。或许光是这么说感觉不到,那我就来举个例子!

检索,这个功能我们谁都用过,因为小学的时候就买了字典,更别提如今的电子检索。如果汉字没有于拉丁字母关联,你们能想象到中文的检索方式吗?恐怕字典上就只剩笔画检索了。

输入,这个需求是在电脑普及后开始的,倒不是说没有拼音就无法输入,我自己也会五笔。而是指在输入上,没有了拼音,将会是另一幅景象。

我们可以看看海岸的对面,他们如今还在使用繁体字,字音使用的是1913年,根据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作蓝本统一汇定,最终在1918年正式颁布的“注音”。

如果身在TW,你是电脑初学者的话,那就得像学五笔一般,先背键位。而国内,只要是学习过拼音的人,哪怕是孩子,学习不出十分钟,就能在电脑上打出汉字。

当然不止这点,比如我们在各类表格中列举名字,国内可以按A-Z的首字音来检索,而TW却不行。这点并非只在我国人们使用上,如果是个外国人,他要是接触过繁体字于简体字,他一定会认为简体字比繁体字好学很多倍。

汉字编程到底行不行(汉语汉字如何与世界接轨)(2)

键盘注音对照图

我们再往更深处说,就像大家经常看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早期编程不能是中文?

首先简单解释一下编程原理,编程即是把人类语言转换为电路信号,即二进制程序数据。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加上字符,总体也不会超过50个。

也就是说,在计算机最初期,只需存储30多个基础字符,就能满足全部的基础输入与输出数据。这30多个字符对应的二进制信号,也减少了编译器的工作量。(编译器:把字符转化二进制数据。)

但是中文呢?稍微想想就知道,在早期计算机时代,根本做不到。

后来电脑机能飞速发展,但依旧因为编译器与字库门槛,以中文为基础编程仍然困难。加上文化程度提高,学习英语并非困难,所以以中文为基础的编程,成了不切实际。

不过,因为我国推行拼音,中文得以与拉丁字母交汇。在汉化方面,中文字库建立得以轻易解决。而使用繁体字与注音的语言系统,建立字库就要难上很多。

以如今的电脑机能,开发完全字库的汉语编程不是不可能。但从运行效率,以及实际作用上来看,必要性很低很低。

因为编程人员学历不低,且英语早就是我国基础学科,如果只是因为编程字库问题,根本没必要改变整个已经成熟的体系。

汉字编程到底行不行(汉语汉字如何与世界接轨)(3)

早期编程纸带

那以汉语来编程有没有简单的捷径可走呢?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当然有,那就是拼音。虽然拼音在我国现今只是用在汉语基础教学上,但它的普及已经完全成熟,完全可以单独拿出使用。

因为拼音的基础字符少,声母加音调、韵母、字符一共也不会超过300个字符。虽然比起拉丁字母还是多了,但现今机能完全影响不大。

看看一年级作业,和一些还不支持中文输入的游戏就明白。单纯只用拼音,并非完全不可能。有了拼音为基础,再据此建立中文字库就会简单很多了。

回首往昔,不得不感叹前人的睿智。他们早就明白,文字是文明的载体,亦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

感谢阅读本文,如果对您有用,请关注混沌异闻,wo men xia qi zai jian!

汉字编程到底行不行(汉语汉字如何与世界接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