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看着风向从“有了注会开航母”到“CPA早已经烂大街”的转变。偶尔也会有人私信问我CPA究竟有没有用,到底有没有烂大街。认真回应:没有!没有!没有!即使在会计师事务所,也远远没有烂大街。分享一个我面试的经历。在某单位网申完不久,就接到HR的电话,反复确认:你是已经通过了cpa考试吗?是6科都通过了吗?在得到肯定的回复后,在面试的时候仍旧问我,你有注会为什么要来面我们单位呀...绝大部分HR对有CPA证书的求职者还是更有兴趣的。说cpa烂大街的大概有2种人:考完后无法物尽其用和没考下担心别人考过的人。小学语文里有这样一篇文章:一只小马想要过河,它分别去问老牛和松鼠:水到底深不深。在得到“刚刚没过脚趾”和“进去差点被淹死”两个答案后,它鼓足勇气尝试了下,发现水刚没过膝盖,既没有老牛说的那么浅也没有松鼠说的那样深。这就是典型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别人说的再头头是道,也无法替你做出判断。自己多去规划去收集资料,参考他人通过后的职业发展路径,你就会发现,即使同样的基础和背景,考下后的发展也有极大的不同。CPA有用,但不一定对所有人都足够有用。但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你是金融财会专业还在上学/已经从事相关工作/有空余时间想要通过cpa转行的话,一定要考,越早越好越拖到后面越被动。1.CPA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敲门砖。我是2017年12月知道专业阶段考试成绩的,那时候距离我研究生毕业只剩下半年的时间。所以可以用我的秋招和春招来个生动形象的对比:有cpa和没有cpa对找工作的差别有多大。先讲结论:秋招有一定数量的简历石沉大海,而春招基本都会进入到面试那关。cpa的敲门砖属性显露无疑。不夸张地说,cpa虽然不能让你立即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但绝对可以成为简历中的加分点,并且为你多争取10分钟的面试时间。要知道面对近乎千篇一律的求职者,如果你其他方面没有硬伤,多出的10分钟简直可以解决一切了好嘛。2.CPA是一个你值得被人记住的标签。办完入职手续的那天,有个姐姐跟我打招呼说:“我记得你诶,你就是那个有CPA的姑娘。”如果你有同一批入职的小伙伴,想脱颖而出的秘诀就是:你要有一个值得记住的标签。在人才济济的竞争者中,想要升职加薪,需要有很特殊的表现才可以。即使刚上来只能当一颗螺丝钉,也要做一颗有title的螺丝钉。在我看来,CPA算一个。试想一下,如果在单位人才库无论启用任何关键字搜索,都无法弹出你名字的话,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又怎么能青睐你呢?3.CPA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入职后不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临了人生第一次调岗,原因就是我有cpa。没有任何的岗前培训,抓过来就要上手还要干的有模有样。好像在别人眼里,你有cpa,你就应该做的更好。我当时被抓到那个位子上,时刻担心自己有出错的可能。用抓这个字真的很贴切,可能领导并没有多作什么考虑,仅仅是“哦,她有cpa,学习能力应该不错,专业也对口,去试试吧。”但是被寄予厚望的人生更容易有出其不意的表现。这是压力也是动力,别人都认为你可以,做着做着,也许你就真可以了。有人通过cpa找到高薪的工作,有人考下cpa却还是继续以往的生活。从这个层面来说,如果考下来人生起色不大,就一定是cpa作用不大吗?如果把个体作为一家公司的话,CPA仅仅是一项目标,而非人生战略。人生永远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考下CPA并不能把一个普通人变成人民币玩家。CPA没有用,它的无用之处仅在于:它无法帮你过上这样一种人生,一种仅需一次努力就平步青云的璀璨人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通过罗马的路当然也不是一步就能迈到的(腿特特特长除外)。可考下cpa,就是向前一步的过程。在有机会能够把握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好难啊/没有用”等等而退缩。古往今来,所有的历史经验及教训都告诉我们,前进一步有多难。所以在有机会能够把握的时候,千万不要往后退。(默默想起大宅门里那句“每进一步多难哪!凭什么要退一步?”)不过退一百步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从供需关系来看,在别人纷纷劝退CPA的时候逆流而上,反而容易走出一条路来呀。你说对吧对吧~

考了注册会计师能干什么(考注册会计师有什么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