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琳 图|网络

[搜狐汽车·E电园]3-4年间,造车新势力遍地开花,千亿融资与无数行业精英的涌入,只为造出跑得最远、服务最好、最智能的电动汽车。时间来到2018年末,提及新势力和耳熟能详的车型,能让消费者叫出名字的除了蔚来、威马、小鹏外,似乎再无其他,想到这里,大家不禁会问:剩下的造车新势力还活着吗?

有些在“骗补”风波后已经销声匿迹,而有些,确实还活着,而且活得不错。今天我们就带大家逐一了解,那些还没有霸屏的低调务实的新造车企业。

再谈造车新势力(低调造车还是销声匿迹)(1)

[ · 虽然你只听过几个,但是新造车企业已经超过300家 · ]

截至目前,借着新能源热潮已经有超过300家新造车企业扎堆诞生。由于车企数量突然激增,使得众多消费者无法记住并且分辨,因此根据各新势力高层和企业背景的不同,我们目前可以将新造车企业划分为三大派别:传统派、互联网派和跨界派

再谈造车新势力(低调造车还是销声匿迹)(2)

首先是从传统车企中走出的高层们,他们带着几十年沉淀的技术、营销、传播等经验和人才,组成了新势力传统派,如威马、拜腾、电咖、爱驰等,此派别造车由于有技术累积,因此造车过程中常常保持着“稳住,我们能赢”的精神。

其次,就是当下新能源领域最火的互联网派,说起这个派别可谓悲喜交加,蔚来、小鹏、车和家、乐视等,虽然命运各不相同,但是名号无不响亮,但互联网造车的超前思想与用户至上的理念确实颠覆了造车行业,颇有点“凭一己之力,carry全场”的架势。

最后,就是默默无闻的跨界派了,如零跑、国能、昶洧、合众等,他们来自科技公司、地产公司甚至国有企业,新能源造车终究是触及各个领域,无论是钱、科技甚至政策,都需要多方面投入,而这些跨界加入的企业来得恰到好处,埋头造车虽久不见报,但是坚信“发光的,一个就够了”。

[ · 同是新势力,为何有的被忽视? · ]

虽然新造车企业的数量庞大,但“套路”基本无异,融资 噱头 实车的流程下来,既找到了资金保障又为品牌做足宣传,当车辆推向市场前已经做了很好的铺垫,消费者在看腻了传统车企一成不变的产品宣传与流水式服务后,反而十分期待新势力带来的创新。

再谈造车新势力(低调造车还是销声匿迹)(3)

比如纵贯中控台的大屏幕,即便有消费者觉得它并不实用,也会因为首次看到而被震撼。

再谈造车新势力(低调造车还是销声匿迹)(4)

再比如,拖车拖着充电车为电动车保驾护航出游,很多人看来纯粹就是“麻烦×2”,但是车主却乐得所以,买车享受到这种服务,发个朋友圈也值得骄傲。

同时,历经几年时间,部分新势力开始量产交付,已经完成了“新”身份的转变,并且交付到车主手中的车辆评价还算不错,耳濡目染后消费者自然熟识。相反,一些传统车企或是科技公司出身的跨界造车企业自带“产品”基因,将前期重点放在造车本身,待到产品成型后才面向市场推广,错过了新势力刷屏热潮,自然容易被消费者所遗忘。

[ · 那些不被熟悉的新势力,是否还执着于造车? · ]

然而,在汽车工业的百年长河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新品牌涌现,它们并不会由于出场顺序的先后之分而被埋没。本着好饭不怕晚的原则,我们也为大家搜罗一些造车新势力,或许你对它们感到陌生,但是对于智能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它们的努力却是不能忽视。

● 爱驰:求务实

尽管,爱驰汽车的首款车型—U5在11月底姗姗来迟,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年底热门新势力车型。成立近3年,没什么资本信息,也没什么PPT大会,曝光率不高,甚至我们的车友曾提出了“爱驰是谁?”的疑问,但是按部就班的事一件没少做:组建团队、上饶基地开工、与友商战略合作、支持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等。

再谈造车新势力(低调造车还是销声匿迹)(5)

爱驰U5定位于中型纯电动SUV,整体造型颇具未来感和科技感。前格栅采用电动车惯用的封闭设计,在保证外观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大灯组设计简约而富有设计感,同时黑色装饰条贯穿前脸,进一步拉宽了新车的横向视觉效果。车身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680mm/1880mm/1680mm,轴距达到了2800mm,整备质量为1750kg。值得一提的是,即将量产的爱驰U5会搭载L2级自动驾驶系统,这意味着在城区拥堵路况和高速公路,可大大降低驾驶强度。

点评:今年年中,爱驰汽车CTO兼技术中心总经理王东晨接受E电园的专访时谈到,打造消费者买得起的电动车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目前的技术能够支持动力电池的叠加与续航的延长,只不过技术成本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够用、好用”做好成本与技术的平衡才是新造车企业的重任。因此在打造了横跨三个级别的MAS平台后,爱驰推出了能够选装能量续航包的U5车型,对于消费者来说根据需求和钱包选择,也是非常实在的尝试。

● 合众:讲低调

与爱驰相似,这家2014年就成立的造车企业在今年11月的广州车展才正式宣布新车上市,新车型定位于一款小型纯电动SUV,最大续航里程380km,补贴后售价在6万元左右,无论是车型、续航或是售价,无不戳中消费者的痛点。

再谈造车新势力(低调造车还是销声匿迹)(6)

哪吒N01定位于一款小型纯电SUV,紧凑不失动感的外观设计主要面对年轻消费群体,封闭式前中网隐藏了快慢充接口,贯穿车灯的镀铬条使得前脸协调性增强。虽然车辆的外观、内饰设计属于平均水平,但是这款补贴后售价6万的电动车却配备了AI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和OTA升级迭代这种良心、实用的功能,只不过目前来看,380km的最大续航在目前的电动车市场中缺乏竞争优势。

点评:有别于其他新势力瞄准中高端人群的定位,哪吒N01除了主攻新势力中的性价比路线外,更是为传统车企带来了威胁。上市一周收获了一万辆订单,交车也在全国近60家店面中持续进行,这样的成绩在新造车企业中算是相当可观,甚至被车主们调侃哪吒N01自带风火轮效果,只不过低调的合众却总是隐藏在幕后,以致于很多用户熟悉哪吒N01的用户竟然不知是出自合众之手。

● 昶洧:专利加持

首先,跟我读一遍它的正确发音: 昶洧(chǎng wěi)。这家电动车企成立的时间其实更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当然,步伐却从未停歇。设计、研发中心坐落于米兰,产能10万的生产基地落户江西赣州,2017法兰克福车展展示出了自己的概念车,2018年更是得到了比利时主权基金SOGEPA注资以及重庆铜梁政府的支持,这家电动车企不仅融汇了全球各地的资源,还从技术、产能和资金等多个面方,进行着紧张密的全球布局。

再谈造车新势力(低调造车还是销声匿迹)(7)

昶洧的首款产品定位于一款豪华电动轿车,该车预计于明年量产。昶洧的产品主攻技术路线,前1后2的三电机构成该车的电动四驱系统,动力系统最大功率430kW,极速可达250km/h,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3.2s,110kWh电池组可带来650km的续航能力。同时,车辆配备的快速充电模式在30分钟可获得300km续航。虽然车辆的预期价格还不得而知,但是作为闯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支技术型力量,昶洧首款车型的表现还是值得市场期待。

点评:第一次接触昶洧,是源自董事长沈玮先生的以茶会友,或许是参透了“简约生活,避免复杂”禅意文化,昶洧表示在产品研发上不打人海战术,要做精品。截至目前共申请近650项专利,并在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以及模块化底盘研发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这一系列的技术布局对其未来的造车进程和成本都带来了优势,从企业秉承的“戒急戒躁、务实造车”这一研发造车理念,让我们不觉期待量产车的到来和表现,同时对于而今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无疑都将是一个有力的竞争砝码。

● 零跑:IT造车

一直宣称“IT造车”的零跑为自己在新势力中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签,基于大华的背景以及华为的技术团队,在车辆车联网、自动驾驶以及云计算等方面,零跑拥有了绝对的技术优势。然而摒弃了“IT人”刻板、老成的工科男形象,零跑的首款车型却是针对年轻消费者打造的轿跑电动车。

再谈造车新势力(低调造车还是销声匿迹)(8)

溜背式设计、轿跑风格,对于当下的电动汽车市场都是全新的尝试,零跑S01就是选择这一细分市场入局。作为零跑的首款车型,S01采用低矮的车身与修长的线条勾勒出运动感十足的轿跑风格,此外新车的前脸造型也极具性格,大嘴设计与修长的大灯组融为一体,颇有些迎合年轻消费的设计需求。动力方面,车辆搭载了密度为130Wh/kg的电池,能够提供最大360km的续航,补贴前的预售价在20万元内。对于这样的设计风格,消费者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零跑确实用这辆电动轿跑让市场记住了它,这便足矣。

点评:显然,基于IT出身的优势,零跑将造车目标瞄准了自动驾驶领域,而董事长朱江明先生在传感器研发超越特斯拉的自信也散发出工科男的耿直与无所畏惧。对于电动轿跑 自动驾驶的搭配能否打动消费者,则需等到明年S01车型上市后才能知晓,但就目前看来,S01吸引了不少年轻用户的目光,IT造车思维已经将新鲜、准确的信息传递到了细分市场。

● SF MOTORS:海龟新势力

SF MOTORS(以下简称SF)在美国旧金山湾区出生、成长,受周遭环境影响自带“硅谷DNA”光环。然而SF的亲生父亲却是小康股份,起底的方式也是依靠对美国公司的买买买而奠定。从2016年1月成立至今,SF先后花费60亿人民币完成了对4家新能源公司的收购,拥有了坚实的技术实力。一年半后,SF带着满满的技术成果荣归故里,在北京正式发布了其品牌中文名称——金菓,并亮相其首款电动车型SF5。

再谈造车新势力(低调造车还是销声匿迹)(9)

SF5定位于一款中型纯电动SUV,该车在外观设计上十分有辨识度,除了电动车常用的封闭格栅外,Sigma(∑,希腊字母表中的第十八个字母)造型的日间行车灯成为了整车的亮点,让人在外观上能够一眼认出SF5车型。此外,SF5的特点在于车辆集成了SF多项先进技术,例如自主研发的四电机驱动平台以保证车辆3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电池管理系统能提供500km续航;对于行驶安全和充电问题,也有相应技术提供解决方案。目前,SF5的首批试制车辆已经在位于重庆的工厂开工,最早将于2019年第三季度上市并实现批量交付。

点评:当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诞生有着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时,小康选择了一条不寻常路:在海外完成品牌的构建和车辆研发,随后回国发布。小康从传统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目前只能依靠收购来维持企业的战略布局,一来在技术累积方面难以给人足够的信心,二来此时从国内市场出发难以再有机遇和竞争力,权衡再三选择以“海龟”的方式回归再合适不过。只不过这样庞大的成本投入和未来进入国内市场的陌生感,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承受的。

● 奇点:高开低走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新势力的老将——奇点汽车。2014年成立至今,拿下了170亿的融资规模,首款量产车奇点iS6在2017年4月发布后也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可是,在今年10月31日的发布会上,奇点汽车CEO沈海寅表示,奇点iS6目前已经完成了超过200万公里的测试总里程,预计2019年春节前后正式上市,这与之前计划的2018年底交付有一定差距,雷声大雨点小的造车进程也让这家老牌新势力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再谈造车新势力(低调造车还是销声匿迹)(10)

奇点iS6的申报图在10月曝光后,我们能够看出车辆的外观设计与此前曝光的版本无异,车辆的封闭格栅设计、贯穿式车灯均是当下电动汽车流行的设计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车身前、后均设计了LED屏幕,能够根据用户喜好进行信息设置,算是比较有意思的细节设计。根据官方透露,该车的NEDC综合续航里程为400km,而关于新车的其他信息,官方尚未公布,我们也只好静静等待。

点评:从2016年品牌发布到2017年首款车型发布,奇点在新造车企业中掌握了非常好的时间节点,紧密的品牌宣传配合产品亮相,让市场与用户记住了“奇点”的名号。然而在这之后,同时期的蔚来、威马、小鹏都不断制造热度,相继完成量产交付后,奇点则出奇的安静,除了与北汽合作、研发中心落地等消息外,有关车辆的实质性信息实在不多,交付也是一拖再拖,虽然有条不紊的生产是保证产品品质的先决条件,但是对于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而言,这样高开低走的方式确实容易被消费者遗忘甚至质疑。

[ · 全文总结 · ]

经历短短几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迅速融汇了众多造车品牌,无论它们是传统车企或是新势力大军,最终都是在积极影响着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优质与实惠的产品。对此,我们也应多几分“冷眼旁观”,少几分“一味唱衰”,毕竟与百年老店相比,它们少了一个世纪的技术沉淀与资本积累,对于造车新势力,尤其是正在努力造车的新造车企业多一份关注,或许某一天你的下一个座驾就是它,或许在未来它将改变你的出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