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知绿肥红瘦# #知否#

在昨晚的预告片里,明兰被顾二捞到马上时,说:“我爹爹是朝廷命官,哥哥是大相公。”

知否中谁最作死(知否胡乱侃什么是大相公)(1)

我发誓我不是黑!!!

大相公是什么?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

即:明代以前做到丞相的人,都会被封爵位——公,因而也被称作相公。

长柏初入仕途,不可能立马当宰相。所以这里指的是哥哥已入朝为官,是士大夫,科举出身的官员。

参考资料来源:《复斋漫录》

“韩子华兄弟皆为宰相。其家呼子华三相公。呼持国五相公。〔按〕今凡衣冠中人。皆僭称相公。或亦缀以行次。曰大相公。二相公。甚无谓也。道山淸话。岭南人见逐客。不问官高卑。皆呼为相公。想是见相公常来也。岂因是一方之俗。而逐渐行于各方欤。”

——南宋史学家、笔记文作家吴曾

1.唐代科举

在唐代,考上进士是不能直接做官的,相当于只过了笔试。

还要参加“宏词”和“拔萃”两门考试,就是今天的公务员面试。这两门考试的设置还是蛮科学的。包括四项内容:身、言、书、判。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健康,口齿伶俐,书法有为,还会公文写作。

面试合格也不意味着能当大官,要先实习,而且要从基层做起。要么,到皇家图书馆编书抄书,要么到一线基层锻炼。实习期长短,依个人能力和官职缺位情况而定。

试用合格后,朝廷颁发诏命,就可以正式为官啦!

笔试——面试——实习——转正,这就是唐代寒门子弟们奋斗一生的路线啦!

2.宋代科举

宋代科举没有唐代兴盛。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要么停考,要么没人应诏。

据专家统计,在宋王朝统治的321年中,制科御试仅有22次,被录取的不过41人而已。

招才取士太过不易,便省去唐朝那些再考核的复杂程序,考中就直接任命了。

长柏哥哥一次即中,是真是像外公一样的旷世奇才。未来仕途亨通,平步青云也就很好理解啦!

知否中谁最作死(知否胡乱侃什么是大相公)(2)

宠妻狂魔盛长柏!

知否中谁最作死(知否胡乱侃什么是大相公)(3)

二嫂长在我的审美上啦,好漂酿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