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平常谈起牛顿,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什么,是牛顿的三大定律,或者是那棵著名的苹果树,还是那句世人所传颂的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而作为一个桌游玩家,这样一款名为《牛顿》的桌游现在来了!

牛顿的神奇公式 感受科学的力量(1)

第一次听到《牛顿》这款桌游的是在2018年美国最大桌游展Gen Con的前夕,当时有幸参加了《桌游志》和桌游圈主办的展会代购活动。在浏览可选购的名单中,第一眼就相中了《牛顿》,最后有幸参加代购的15人名单中,8人选择了牛顿。果不其然,牛顿在几天的展会中每天限量100盒,一上架就被一扫而空,一盒难求。历经了几番周折,心心念念的牛顿终于到手了,迫不及待地连玩了几局,实际感受比我预读规则时“云玩”的《牛顿》还要更好。

牛顿的神奇公式 感受科学的力量(2)

《牛顿》的一位设计师是来自意大利的Simone Luciani,他的游戏相信很多玩家都不会陌生:《卓尔金历》、《马可波罗》、《奥地利大饭店》、《辉煌的罗伦佐》、《Barrage》等等,每一款都称得上是精品。画师Klemens Franz同样十分知名,被誉为乌老师的御用画师——作品画风不算很惊艳,但风格非常鲜明,给人一种宁静致远,朴实无华的感觉。《牛顿》封面红色底色配以青苹果,盒子还有各种函数微积分,细节满满。Simone与Klemens对于我来说是无法拒绝的黄金组合,《牛顿》岂能错过。

牛顿的神奇公式 感受科学的力量(3)

曾经有朋友问我,玩《牛顿》需要精通力学微积分吗?答案当然是不需要的!(不然怎么玩!)在《牛顿》的背景中,实际上我们扮演的是18世纪的一个年轻学者,追随牛顿的脚步,全身心投入研究之中,努力在这个科学发现的黄金时代中脱颖而出,在科学界崭露头角,拥有一席之地。游戏中,18世纪科学家们的5种行动——旅行、工作、科技、学习以及研究,其实与当今教授、科学家们的经历都是一脉相承的。比如游戏中的“旅行”行动,当今的教授也必须当世界各地访问,参加研讨会;“工作”行动,放到当代好比教授也必须进行授课,传播知识、维持生计或者获得研究基金;“科技”行动象征当代教授带领学生们进行科研;“学习”行动,比喻当代教授也必须持续进修,不断吸纳新的知识;最后“研究”行动,就好比教授们要发表论文与著作。《牛顿》的每一种行动设计与背景都相当契合,游戏版图的大学、欧洲地点,书架上的著作都是真实存在的,游戏过程中仿佛自己已经穿越到18世纪这个“理性时代”中,而不是单纯地计算做数学题。设计师Simone擅长用历史名人做主题,比如之前的《马可波罗》和《辉煌的罗伦佐》,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时代感,而《牛顿》与这两款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牛顿的神奇公式 感受科学的力量(4)

在本作中,《牛顿》大师卡与操作感是游戏的两大亮点。为什么这两个元素会放在一起?《牛顿》目前拥有超过20张大师卡,以后还会更新更多,都是各时代各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们的技能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甚至还有些设计师的小彩蛋,比如牛顿的效果提供两本绿书,而莱布尼茨的效果提供两本橙书——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之争大家可能都略有耳闻吧~每当看到熟悉的科学家打出,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对不熟悉的科学家,也会查阅他们的生平了解他们,寓学习于娱乐。《牛顿》本身的行动有联动(俗称Combo),都是属于小Combo的类型,而大师卡每人有4张,打出大师卡时,往往能让玩家打出一连串组合拳大Combo,非常爽快。大师卡的设计为这个游戏增色不少,比起同样设计的《辉煌的罗伦佐》“领袖卡”更胜一筹。

牛顿的神奇公式 感受科学的力量(5)

作为一款传统的德式中策游戏,《牛顿》的策略性、乐趣性、重开性都相当高。每局游戏开始前的设置变数种类就超过6种,大师卡的组合、奖励板、科技板、目标板、大学、城市板等组合变化相当多。玩家要用30个有限的行动,作出的本局的流派和路线选择,这是一个大体方向的长线规划。而每一轮刷出的新行动牌属于短线规划,则带有特殊行动,会让你打出各种意想不到的Combo.《牛顿》需要你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游戏中的每一个行动都必须深思熟虑,否则一招棋错,满盘皆输,被竞争对手彻底超越。同时,《牛顿》还支持单人游戏模式。虽然单人模式损失了玩家之间争夺奖励板块和行动卡的互动,但游戏在长期和短期策略规划方面的乐趣丝毫未减,可以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感受这款游戏的独特魅力。在不断尝试中,玩家终将超越自己,突破说明书的最高单人等级120级,成为科学家的传奇!

牛顿的神奇公式 感受科学的力量(6)

在当今琳琅满目的桌游中,《牛顿》给大多数玩家的最初印象可能不会特别亮眼。但只要愿意尝试并玩上几盘,必定会渐渐发现这个游戏的魅力。设计师Simone的游戏往往都是这样——门槛略高、主题鲜明、机制创新、可玩性极高,往往令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