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王阳明必须要读的书(王阳明也经历了读万卷书)(1)

关于王阳明生平的著作,大多关切的焦点都在龙场悟道,而去往龙场之路往往一笔带过。其实从古至今,行路都是一个关于人生的隐喻,一个生命的修炼模式。王文成公全书中,同一个主题下收录诗作数量最多的就是覆辙诗55首。王阳明用自己的诗心记述了从北京与友人告别到最终抵达龙场的空间形成和心路历程。明代画家董其昌关于气运的养成写过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我觉得王阳明正是以这一次行的万里路,结合自幼以来读的万卷书,为之后龙场的顿悟,完成了从身体到心灵,从观念到行为的准备和铺垫。王阳明从杭州出发,经钱塘江入胥江而下。踏上遥遥望不见终点的旅程,进入江西省玉山县的草坪,一王阳明写下这段行程的第一首诗,其中一句论语宦途程懒散,播音师警授衔忙,就很有些无奈,自嘲之意在玉山东岳庙。他遇到旧时相识的一个占星术士,估计老友是要帮他算一卦,他婉拒后写下行藏,无用君平卜的请看沙边鸥鹭群。想必王阳明是一个恋旧的人,在广信,他选择20年前硌脚的石亭寺投诉,当年相识的僧人已不知去向,只有江边船。来夜雨敲打船篷的声音,引发他的客途愁绪。白璧屡投终自信,朱弦一觉好,谁听扁舟心事沧浪?就从与愚人小独行诗中,王阳明表明自己心如白璧,初衷不改,并引楚辞的典故,自比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屈原,而无所谓沧浪之水清与浊的愚人,是老庄无为思想的化身。从广信府继续延续江南,下经鄱阳湖转入赣江,逆流而上,500多年前的赣江两岸的地貌应该比我们今天所见的要险峻许多,但王阳明似乎渐渐开始享受在路上的过程感。他已杂诗三首,书写了去往袁州府分宜的途中所遇的艰险和自己的心境。我前猛虎为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青山清我目,流水静琴瑟在我欲经书满级羊肠亦坦道,太虚和阴晴灯窗玩。古亦欣然,火情拿路途。凶险排解无聊,把崎岖坎坷是为坦途。我们隐约感受得到,易经再次给王阳明注入了精神力量。继续前行,王阳明到达江西萍乡,我们找到当时他们所住的一处叫五云观的道观,虽然建筑已经面目全非,却在院子里发现了刻着素萍香,五云观的诗的石碑,晓行山径数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翠,色觉云开远,帐寒生格竹引擎西乙文南去艰舟楫。慢一东,归祖帐,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寺键,呼吸建湖,就是故乡的镜湖。看来在萍乡的那个夜晚,王阳明生出了些许思乡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