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建筑物哪些东西是避雷的(古建筑物中上有)(1)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在每个人心中

也许都有一个“烟雨江南”

今年自进入五月以来

南方的雨就踩着节奏来了

不但铺天盖地

而且还下出了

轰轰烈烈的气势

雨水没完没了

雷电、大风也来“凑热闹”

雷雨天气,大家一定要注意防雷啊!

古代的建筑物哪些东西是避雷的(古建筑物中上有)(2)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雷击虽然是小概率事件

但对于被雷击中的人或建筑物来说

都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为了减少和避免雷电造成的灾难

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避雷针”防雷的技术已存在了200多年。在世界各地,处处可见“避雷针”的踪迹。但是,古代并没有现在的高科技避雷方式,那么古代人类都是如何让古建筑防雷的呢?

古代的建筑物哪些东西是避雷的(古建筑物中上有)(3)

翻看中国浩瀚的文史资料后,人们会惊奇地发现: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不但有造纸、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这四大发明,同时也是直击雷防护技术上的领先者。

唐代《炙毂子》一书在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屋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屋顶上所设置的鱼尾开头的瓦饰,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认为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不论何时,防火都是故宫建筑安全的重中之重。

为了防雷避火,古人们在建筑设计上也是用心良苦。在明代的紫禁城中,一些尖顶、锥形的建筑上就出现了类似于“避雷针”的设计——也就是宝顶和屋架内的雷公柱所组合而成的装置,其避雷方式首先由宝顶接收雷电,再由宝顶连接隐藏在琉璃瓦下的的雷公柱将电流引向地面。

古代的建筑物哪些东西是避雷的(古建筑物中上有)(4)

中和殿的“避雷针”

而随着故宫保护工程的开展,故宫匠人们采取了现代防雷技术。故宫的“避雷针”除了考虑实用外还要保证美观,因而有很多不同的形式。

古代的建筑物哪些东西是避雷的(古建筑物中上有)(5)

太和殿的“避雷针”

对于有宝顶的建筑,则沿用了古人的智慧:利用金属宝顶做“避雷针”,再把线路隐藏在瓦片下,达到最佳隐蔽。大型建筑正吻上的“避雷针”做不到完全保护。(屋顶中央部分前后两面坡顶相交的屋脊称为“正脊”,处于正脊左右两端与垂脊相交的节点称“正吻”。)对于这类建筑,则架设避雷带,有时还会将脊兽的角或者仙人头改为金属制造,作为“避雷针”使用。

古代的建筑物哪些东西是避雷的(古建筑物中上有)(6)

没想到吧!我们也是“避雷针”

当你在故宫参观拍照时是否嫌弃过这些不起眼的金属杆和金属线?

千万别忘记:它们可是古建筑名副其实的“生命线”,它们也在很努力地与我们一起守护着故宫的平安。

古代的建筑物哪些东西是避雷的(古建筑物中上有)(7)

古代建筑上的避雷装置

结构上是否已和现代避雷针基本相似

那么,“避雷针”是如何避雷的呢

古代的建筑物哪些东西是避雷的(古建筑物中上有)(8)

“避雷针”刚出现时,人们认为这种装置可以避免房屋遭受雷击,所以把它叫做“避雷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已经放弃了这一称呼,而代之以"接闪杆"。

事实上,“避雷针”本身就是一个引雷针,它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的。由于它比建筑物本身高一些,所以雷电一般先打到避雷针上,通过引下线跟地相连的导体,把雷电的大电流引到大地中去,来保护周围的环境。

安装了“避雷针”就再也不怕雷电了吗?

“避雷针”是不能百分百保护建筑物

古代的建筑物哪些东西是避雷的(古建筑物中上有)(9)

因为引下线本身就是一个雷电的通道,所以强大的电流经过引下线,还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辐射,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还是会产生影响的,不是说装了“避雷针”,这个建筑物内就安全了,对于一些电子设备还要安装浪涌保护器,以防感应雷害的发生。“避雷针”也不可能百分之百保护建筑物本身,雷电绕过“避雷针”而打到建筑物上的绕击现象还是会发生的,只是说打到“避雷针”的概率大一些,击中建筑的概率减少一点。

此外,避雷针的保护作用是有选择性的,只能对直击雷起防范作用,对感应雷却无能为力。

—END—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等

来源: 六盘水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