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

《踏莎行·碧海无波》

晏殊 〔宋代〕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释 译〗

去海上的仙山,没有危险的风浪阻挡,要去瑶台仙境也有路可寻。思来想去,真不如当初和她一块离开这。回想起当初,那么轻易的就和意中人分开了,可现在山高水远的,不知在哪儿再找到她。

不知她走了多久了,灰尘落满了席子,住过的阁楼也灰蒙蒙的。像掩上了雾,我给你写好的书信,不知怎么捎给你。站在高楼极目远眺,天快黑了,萧萧的细雨滴落在梧桐的叶子上。

『全文评析』

这又是晏殊一首写别情的词。上片前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瑶台应出自《楚辞·离骚》,也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借用过来,指陆上仙境,说要去往海上仙山(海上有“蓬莱仙境”一说),没有汹涌的波涛的阻挡,要去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本来可以双双同飞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此刻细细“思量”起来,感到有些后悔。

接下来的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和意中人一块出走的机会,让她轻易地独自离开,现在后悔莫及了。可就是“山长水远”的,又不知她投身何处。“轻别”一事,是词中满满愁恨产生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这一句就写这种思念。它和作者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中的“山长水阔知何处”,应属同一意境。

雨中寄相思句子(满纸相思无处寄)(1)

  下片,前两句:“绮席凝尘,香闺掩雾”,是写“意中人”去后,人去楼空,尘凝雾掩,满眼凄凉的景物,暗含睹物思人之意,而产生这样的感觉,非一日之故也。“红笺小字凭谁附”,是指虽万般思念,但音讯难通。和《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里的“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既然人都已远去了,又难通音讯,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成了一种痴望。词中没有很直的表达什么情也深、念也深,而是通过登高远眺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

最后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虽是直接写的景物,实际上是景中有情,意味深长。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还有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的句子,写的都很巧妙,都是以景而情。还有《踏莎行·小径红稀》中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他们的结尾句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处。都是只写了景。

雨中寄相思句子(满纸相思无处寄)(2)

  这首词写离愁别恨,虽然不是用浓重的笔墨写分别时的场景,而是写了离别后内心的懊悔和近乎于痴的行动,以此来表现思念之深,婉转含蓄。这是晏殊诗词的特点;这首词,与他的《清平乐·红笺小字》风格基本上相同,都是着重写分别后的所思所想,以及因相思而采取的行动上,不直接写人物,而是寄情于景。

晏殊写相思离愁的词很多,你都知道哪些?欢迎喜欢诗词的朋友们留言评论并关注讨论。谢谢大家点赞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