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谈参禅(一位老参问参禅)(1)

一位老参问参禅

曰:传师,我已回禅堂,给点建议吧!

师曰:如果你想着怎么讲开示的话,那你每支香坐在那满脑子都是这个了!这不利于用功。

曰:平时更好用功一些,开示都是随自己。前天可能有点急了,搞的头有点胀。

师曰:静不下来的着急只会适得其反!

曰:随时提,疑情都能现前,不知缺少点什么?

师曰:时不时的偶尔提一提,最重要的是提后的疑(不明白)相续!这已经不是念了。提的时候并非就是中断了,但提的多却肯定是功夫不得力的表现。功夫得力者,稍一提就疑情涌涌的很得力呢!

曰:疑情相续时肯定不自知。

师曰:得力不得力,相续不相续,应该都是自知的。

曰:到了行不知行,坐不知坐的功夫,还自知疑情在不在?

师曰:肯定知道。一时不知,即失正念!若不自知,你又咋判断它是疑情或是妄想呢?你听说过证自证分吗?

曰:如果疑情中有妄想夹杂,不能纯一无杂,能开悟吗?

师曰:可以开悟。

曰:我还是不能苟同的,至少现在。夹杂妄念的,只能称为疑念。疑情必须纯一无杂才是功夫,才有悟的可能。

师曰:即使不用功的人,触缘而悟的也大有人在啊!又岂是要纯一无杂才能悟呢!

曰:若是临终能不迷心性,融入法性,是否可以反证其功夫已断见思,已非见性凡夫?

师曰: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你若能有那么一会儿做得了主就行,此生报尽之时能让法性安住就可以了。当然,能二六时中打成一片那就更好了!净土宗有“乃至十念”,让它相续一会儿,在安住正念中命终就行了。若能把每时每刻都当作是临命终时,将死字帖在额头上,不放逸……这样,你就比较容易做得了主而不走作了!但这种人不多咧。

师曰:看到很多人刚开始学禅宗,后来又去学密宗,再后来学上座部,最后学净土宗念佛。最后能念佛还算是好的,就怕那些后来去学外道法的……原因是没有功夫受用而不相应故,学禅的连个参究的用功下手处都不知道,学的都是些笼统的口头禅理论。现在人还是过于耽著世法了,修不上去是有原因的,健康的时候都在为自己的欲望和嗜好而忙。若终生只破本参者,则求生净土是为保险之举,一切还得以平生功力来说话,稍不提防就会忘失咧!虽求往生,若命未尽,则念佛自然转安康也不粘不容易故,所以就粘在佛号求往生上算了!老来莫犟,记得变通!看事实说话。参禅与净土,二选一,我所提倡。实则,发愿是一种强烈的向往之心。若无趣向,岂有所愿?菩萨的愿多是为实现度生的目标,凡夫发愿为实现自身的目标要多些,凡夫发大愿即是初发意菩萨。玩禅的切莫玩到佛学知解上去,但知见概念尽处,许汝一念瞥见禅踪!所以,玩禅的更没什么道理可聊的,也没什么次第供你可修学的。

师曰:很小时就会独自望着茫茫的远方,傻呆呆的出神……后来我发现,那个时侯灵觉之性就已显现,只是没有认证……当你在失意的时候,万念俱灰地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其实真性很容易显现!你若种种求之,则转相远去。这玩意,是不需要知解和学习的!只要你寒灰死火到某个地步,“那个“就可能会显现。显现时,更用不着你去守住,它本来就是那么灵明不昧的!你若添加一点点就可能错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看祖师语,它会直接把我带入那个境地!真的“心领神会”啊。直下无心,默契而已。千百年前祖宗为我留下了几句赠言,我就这样继承了祖业!就像看到知音留言似的,我以前看祖师语,会看上几句就怔在那了。可不是一看通篇看到底!

俺这人不愿牵扯太多,随时归零无挂碍。这点本事还是有!否则哭昏死去。说无心便无心,否则如何了脱?当下不留情,全体即大用!救苦救难,众生循业发现。不过我养道已有好些年,脾气已是好多了!由于我对一切太不在乎,喜欢清零重来,让人觉得我不近人情。随你怎么看,管不了那么多了!我有时连命都想舍掉。心想不玩了……从小到大都有想死的念头……这,嗨!即使有时不想活,却也不是绝望。本无希望,何来绝望?若也求而不得,则绝望生矣!

预知时至,有天人来相迎的,也有梦中告知的……不能言下相应,你说你悟了,还是算了吧!怕让人笑话啊。也许是我对人要求太高,以我自己的经验,也是十多年后才比较相应的。直是无下手处。就像有人不断地参着参着……突然就悟了!又像有人做恶梦,在梦里挣扎着、挣扎着……突然就醒了。棒打石人头,爆爆论实事,咱早就不爱单说理了!过头语俺是一句也不说的,宁愿低头说一无是处,也别到时受魔考。看他不折磨死你才怪,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行。一句话就说完了,八辈子也做不好。比如佛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太虚大师谈参禅(一位老参问参禅)(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