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天天动听”变身“阿里星球”后,酷狗酷我也再度传来整合消息。在酷狗酷我近日对外发布的消息中,“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悄然更名合并为“酷酷音乐集团”,而据行业人士透露,“酷酷音乐”更名已久,只是之前尚未公布。

双酷合并,意喻新一轮的整合完成,这一次,“海洋音乐”不再出现,领导人相应的Title也都改姓“酷”了。在经历了2015年上市大计的“泡汤”之后,海洋音乐疑似改头换面重新出发,再次释放合并消息,也很难让外界不与其新一轮的上市动机产生联想。

不过对于此次“再次冲击上市”,结局可能仍旧“全都是泡沫”。

相较于酷狗,海洋的名头实属名不见经传,但在背着海洋上市的道路上,酷狗却绝对是冲锋陷阵的排头大将。对于酷狗的卖力,其实早在去年酷我、海洋刚合并时就有分析给出了解答:长期以来,酷狗的确是在各种数据上做到了行业的前列,但在最核心的营收变现上,酷狗却始终没有得到突破,甚至难以维生;缺乏可以背靠的大树,并欠缺产品创新力,时间越长,酷狗的泡沫就越多,而牵手宿敌酷我、同谋上市获利就是唯一的出路。

根据最近新音乐产业观察推出的中国音乐消费报告,酷狗音乐的包月用户仅占全国整体用户的5%,而酷我已不在计算中。“虚有其表”的用户数据与用户消费意愿呈现两极化反差,不仅让酷狗酷我的商业价值只剩水分,同时也暴露了其在面临上市的当口,已无心从本质出发专心做音乐的问题,也难怪会在酷音乐盛典中因提前关闭“现场人气王”奖而陷入“圈钱”丑闻。

用一个词来总结,酷狗酷我现在做的就是上市前的“造势”:论用户,我有;论版权,我有;论商业模式,我也有。但扒开来看,酷狗酷我所做的几乎都是没有灵魂的模式复制,做直播、开电台、做盛典,走的都是YY、豆瓣和腾讯的老路,而结果也并没有超越甚至追上前者,反而是太过于着力在用免费换取用户,不仅自身的营收痛点没有解决,反而拖慢了“音乐价值”的建设脚步,甚至偶尔还因趋利而忘记音乐初衷,如前阵子与JYP的高调合作,就被网友爆出之前酷我大力抵制JYP的声明。

酷狗酷我有什么用(酷狗酷我频繁整合)(1)

回过头来看“酷酷音乐”的这次整合,表面上,是两大数字音乐巨头的深度联合,但本质上却只是一个更名而已,所配合的音乐事件也不过是又签下一个音乐版权。对比同期更名的“阿里星球”快准狠地开发泛娱乐交易,“酷酷”在音乐上依然缺乏诚意,若产品进一步修改或融合,还有可能因动摇用户的使用习惯而流失掉救命稻草般的数据,至于上市,可能就得再等一阵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