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唯美句子(腹有诗书气自华)(1)

资料图片

于杰兄长我两岁,因此我称谓他哥。与于杰兄相识在35年前,得益于《吉林石油报社》的一次培训。四个月的报社学习,让我们兄弟俩的感情得到日益升华,虽然那一次学习后,由于各自忙于工作和生计,所以导致30多年后建宣群出书,才使我们兄弟俩再相聚。从相识到相聚都是由于文字结的缘。

在于兄的一篇散文《一剪油田风光》里是这样记载我们相识经历的:1982年初,那是一段倾城的时光。我刚刚来到油田,组织上就安排我到《吉林石油报社》学习。在那里结识了吉林油田第一批媒体人,也让我有机会向更多的人学习。在此期间,结识了明君,与他来往有如一见如故,恰好又分配到一个采访小组,在每天紧张忙碌的学习采访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一起研究稿件,一同深入矿区,一起在一线采访,是时代把我们抛掷在滔滔的油海里。

都说于兄是个商人,这一点不假。但我可以确切地说,他更是一个文人,多年的经商并没有让他脱掉文人的气质,多年的沉淀不仅丰富了他生活的阅历,更丰富了他文化的内涵。从他笔端流露出的每一篇文章,无不透露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渊博的文化知识。虽然他这些年忙于生计、游弋于商海之中,无暇坐下来系统的学习,但书不离身、手不离笔已经成为了他多年的习惯。闲暇之余也要把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由此积累了不少创作的素材。他是一个有心的人,借助于经商之机,也游览了不少国内外的名山大川、历史遗迹,这也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源泉和文学素材的积淀。

2020年,一场瘟疫席卷了全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于杰兄借此机会,静下心来,整理好自己的思绪,先是投资为建宣群出版了《金秋放歌》一书,出版后在油田内外引起不小的反响。大家为他那种重情重义、仗义疏财、惜字如金的情感所感动。随后他又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素材创作成文章逐一发表出来,让人惊讶的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竟然在《今日头条》、《北方都市文化》等媒体上发表诗歌、散文50余篇,由此引发了他独立出书的冲动。于杰兄把这一想法告知于我,我不仅为他的这一举动所惊喜,同时也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我翻阅着他一篇篇用心写下的文章,细细品味着他文章里的内涵,让我重新的认识了于杰兄一回。他的文章都不长,但从他流露出的文字里,每一篇文章都饱含着一个情字。对师傅的感恩之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无不彰显出他的家国情怀。

在一篇《我的师哥》叙事散文里,他描述了他与师哥相见时的经历:秋高气爽的时节,偶然的机会和师哥终于重逢,两个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泪洒衣襟,好一会才说出话来。在40多年的时光变迁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原点。这一细腻的描写,无不浸透着于杰兄对师哥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彰显了于杰兄重情义、惜感情的胸怀。散文《草原母娘》、《外交史蒂芬》等也都流露出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抒情散文《秋风千里秀、江南好诗章》里有这么一段文字:秋日里,独坐窗前,深品一壶碧螺春,一叶一茶,回味入心。此时的悠然,怎能忽略眼前的美景。飘飘落落的叶子,预示着秋的美好;预示着光阴的流失;预示着又是一个轮回。古往今来,天下世界的美景都是这般美好。秋天就是让人爱之不尽,对秋天的感叹也油然而至。回首过往,今天的景象不知还有多少!一句句对秋天的赞美、一句句对秋景的感叹,不正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吗?于杰兄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他的其它作品里也都能表现出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于杰兄知识丰富、感情饱满。从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他聪颖的智慧和人格的魅力。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对评价于杰兄再恰当不过了。于兄要让我为他即将出版的著作《落落风采匆匆客》作序,弟弟实属不敢担当。啰啰嗦嗦一大堆,还没说到点子上,权做对于兄作品的鉴赏和与其感情的回味吧。最后祝贺于兄的著作《落落风采匆匆客》付梓出版。

弟:李明君

2021年3月7日于松原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