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纵观整个历史,每个朝代无论什么制度,都有一个经济文化政治高度集中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首都。2315年的封建社会中,西安、北京、洛阳等地,都曾作为都城出现过。毕竟城市是行业的中心,一个新的都城也代表着新政权的确立。

入选首都的11个城市(共11个城市候选首都)(1)

在淮海战役之前,组织在西柏坡召开了扩大会议。当时还有将近80万敌军未消灭,但新中国的建立似乎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这时有人提出:尽量不要破坏北平的构造,因为在接下来它会有重要意义,许多士兵也表示了赞成

这也让许多人疑惑,难道首都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被确立了吗?并不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入围候选城市的共有十一个:哈尔滨、西安、延安、洛阳、开封、成都、重庆、广州、南京、上海和北京,那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因素?最终将北京确立为首都呢?

入选首都的11个城市(共11个城市候选首都)(2)

首都的标准

其实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疑惑,论历史悠久程度,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不应该是最佳首选吗?不过对于首都的选择,不仅仅是要看文化的传承深厚与否,还需要综合资源情况、人口状况,特别是城市的经济实力等因素。说白了就是择优去劣、优中选优。

入选首都的11个城市(共11个城市候选首都)(3)

在城市历史影响力方面,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毕竟作为五千年中华民族的“门面”;接下来就是地理方面的观察,作为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还要兼顾其他地方的距离,这样会有利于国家的全面治理和统筹协调;

城市在经济方面的实力,对全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何这样讲?经济发展了,交通自然也发达了,各个城市会因此连接起来。外来人口不断涌入,个人的经济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对他们个人的城市也是一种发展。

入选首都的11个城市(共11个城市候选首都)(4)

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

首先就是洛阳和开封,在人民群众的眼中,他们好像有着天然的优势,也被称为“天然粮仓”。因为平原广袤,对于粮食供应方面,绝对是首选。可首都的意义不仅是保证粮食供应,还要带动全国运转。如此贫困的地方,想要通过它辐射全国,这根本不是一件可能的事情

入选首都的11个城市(共11个城市候选首都)(5)

南京在历史上也有着辉煌的一页,吴、宋、齐、梁、陈等朝代都曾在这里建都。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发现,凡是在这里建都的,最终都因为不得人心被推翻。一方面因为地理位置的缺陷,虽然地处长江流域,但能为它提供后方主力军力量的地区实在有限

接下来就是广州、重庆、上海,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都属于沿海城市。另一方面在如今看来是十分的发达,可在没有改革开放之前,他们的经济实力是十分薄弱的。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广州等地都是历代皇帝流放犯人的首选,有的甚至还没有到达这个地方就已经失去性命。

入选首都的11个城市(共11个城市候选首都)(6)

成都作为“天府之国”,但它地处四川盆地。地形封闭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显然不适宜作为首都。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男不入川”,意思年轻的男性还是不要去四川,因为他们的生活是十分享受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沉迷,内心斗志自然全无。

哈尔滨这个地方不用多说,新中国成立时,前苏联还没有解体。当时考虑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军事支持,一旦爆发战争,苏联可以第一时间支援。但讲真的,气候如此寒冷的地方,真的适宜全国发展吗

入选首都的11个城市(共11个城市候选首都)(7)

延安虽然被称为“红色根据地”,但地域狭小、发展空间不是很大。同时作为首都,大量的会议要在这里举行,延安特殊的地理环境,铁路、飞机、公路能不能满足要求?这需要大量的场地,所以延安自然不能作为首都。

西安为什么没能成为首都?

这或许是许多人心里的一个遗憾,因为在选首都的时候,西安以一票败北。当时因为西安的历史遗迹大部分都在千年的战火中消失殆尽了,而北京的明清历史遗迹却大都保存完好,所以在这一点上西安输给了北京,后者也被确定为首都。

入选首都的11个城市(共11个城市候选首都)(8)

品史君说

作为中国的首都,它必将成为经济政治中心,所有国家资源都会向它倾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的发展也正如人民所期望一样,由此可见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误。最后,希望未来北京的建设会越来越好,承担更多国际上的职能与责任。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