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三年的全职妈妈,如今宝宝入学了,重新回到了职场,在育儿、幼儿园、家庭、婚姻、情感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依然是那个喜欢分享的妈妈,希望能够分享更多能够碰撞出火花的话题和带娃干货……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疫情爆发之前,在跟好友聚会的时候,好友突然感慨地说:“我儿子正月初三的生日,真的是为我解决了大问题,简直太贴心,以后我可得对我儿子好一点。”

她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感慨,因为她家宝宝和我家宝宝一样,三岁之后进入小托班,结果宝宝刚上两个星期,托班里就有一个宝宝过生日,那个过生日的宝宝的父母提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了各种装饰,申请提前装饰教室,忙得不亦乐乎。

然后这个妈妈在“妈妈群”里跟妈妈们打招呼说:“明天我家小哥过生日,请大家吃蛋糕哦!”

后来朋友在老师发的当天的视频和图片中看到了教师被装饰一新,以及宝宝们吃蛋糕的热闹场景。

她才有了后来的感慨,她是最怕麻烦的,如果让她操持一个生日派对,她恐怕要逃走了。

宝宝的生日有哪些禁忌(孩子正月初三出生)(1)

如何看待宝宝同学大办特办生日派对这件事?

其实这位朋友的感慨并不陌生,家有宝宝的妈妈,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感受。

我家宝宝入园以后,也有过一样的经历,班里一个小朋友过生日,妈妈出钱,老师出力,给宝宝举办了一个大型生日派对。

一位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忧心忡忡地说:“不会每个宝宝过生日都要这样搞吧,我可撑不起来。你就不用担心了,你家宝宝会挑日子。”

我的确也没有这层烦恼,因为我家宝宝也是正月里出生的,每年过生日的时候,年味还足着呢。

我安慰这个妈妈说:“没有必要效仿吧,愿意热闹的家长就让他们搞一搞,我们这种寡淡的,就算了。”

宝宝的生日有哪些禁忌(孩子正月初三出生)(2)

这其实也是她的心里话,她家的生日是三月初,她就在家悄悄给孩子过了。

跟她讲的话也是我的真心话,如果我家宝宝也是在上学期间的生日,我也会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悄悄给孩子在家过生日。

我们不必要对那些在幼儿园过生日的家长感到亏欠,有的家长喜好热闹,也有这个精力和时间来搞派对,为的是给孩子惊喜,这一天主角是过生日的宝宝。

别的家长当然不用效仿。

其实我个人的观点是,没有必要给孩子在学校过生日,孩子的生日派对可以安排在家里,这样不必给别人带来困扰,也同样会给孩子带来惊喜。

当然了,我们无法控制别人,所以只有管好自己,答案就一定是“不要效仿”。

宝宝的生日有哪些禁忌(孩子正月初三出生)(3)

孩子入学之后,要时刻记住“不要效仿”这一点

孩子入园以后,家长需要保持清醒的不只有这个时候,“不要效仿”应该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

不要效仿别的家长给孩子在学校大办特办生日,不要效仿别的家长给老师送礼,当所有的家长都能够坚持这一原则的时候,学校的环境就单纯健康多了。

但是有的时候家长也不是故意的,完全是出于对孩子的担忧。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家宝宝入园以后情绪比较正常,没有经过激烈的哭闹,算是平稳度过了入学初期。

但是到了第三周,因为两位老师经常去开会,剩下一位不懂幼儿心理的保育员看护他们,宝宝就变得很不安,有一天竟然哭了一个多小时,回家的时候眼睛都肿成了铃铛。

我到学校去了解情况,老师们也诚恳道歉了,说是去排练节目,没有带手机,保育员一直忙着自己的工作,忽视了宝宝,让宝宝哭了那么久。

宝宝的生日有哪些禁忌(孩子正月初三出生)(4)

之后宝宝就变得容易情绪化,拒绝午休,对学校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爸爸因为着急给出了一个建议:要不然给老师送点礼物吧,让她们多关注。

我当即就拒绝了,这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家宝宝上的是私立幼儿园,学费一年好几万,幼师的职责是照顾好这些孩子,如果照顾不好,那是她们的失责,而不应该家长因为孩子不好带感到愧疚。

一旦有了这个开头,如果老师本身是很正直的,拒绝了收礼,尚且不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而一旦老师稍微有点别的心思,收了家长的礼品,接下来她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切向礼品看齐”的人,她们反而会变得越来越不负责任。

这几年风气稍微好点,因为管辖的力度大了,之前学校的风气实在是差,老师们正是抓住了家长关心孩子的弱点,才能够“兴风作浪”,把家长拿捏的死死的。

宝宝的生日有哪些禁忌(孩子正月初三出生)(5)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坦然、坦荡,多跟老师沟通

就怕家长有私心,当所有的家长都有私心以后,都私底下贿赂老师,校园风气就越来越差了。

孩子入园以后,一定要多跟老师沟通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孩子从家里进入到学校,会有一个很大的心理落差,行为表现会有很大的差距。

因为老师不了解孩子,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沟通方法跟孩子进行沟通,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所以家长要多跟老师沟通,可以让老师快速了解孩子,对孩子适应校园环境还是有帮助的。

宝宝的生日有哪些禁忌(孩子正月初三出生)(6)

另外孩子入园的时候比较小,还无法完整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真实想法,多跟老师沟通,也是为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这样可以跟孩子进一步沟通,促进孩子快速适应集体生活。

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开始,所以当遇到问题以后,不要先想着其他捷径,而应该从良好的沟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