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21日刊登题为《中国货架上新鲜的肯尼亚牛油果标志着中非食品贸易的新时代》的文章,全文编译如下:

如今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等中国大城市,零售商店和食品批发市场里有了肯尼亚的新鲜牛油果。此前中国海关和食品检测机构批准了肯尼亚鲜食牛油果的市场准入。

在北京向肯尼亚多家公司敞开大门,同意它们向中国庞大的市场出口鲜食牛油果之后,首批肯尼亚鲜食牛油果本月初运抵中国。

肯尼亚是非洲第一个向中国出口鲜食牛油果的国家,同时南非、莫桑比克、坦桑尼亚、津巴布韦以及其他国家也在准备向中国出口牛油果。

给予肯尼亚鲜食牛油果市场准入,是北京增加从非洲进口、帮助平衡中非贸易的一项措施。中国对非洲出口,大部分是制成品,从纺织品到电子产品,种类繁多;而非洲对华出口主要是原材料和未加工产品。在中非贸易中,中方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去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同比增加了35%,达到2542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其中,中国向非洲出口了1483亿美元的产品,同比增长29.9%,而从非洲的进口额为1059亿美元,同比增长43.7%。

为了平衡贸易,中国去年底承诺将增加非洲产品的进口,力争未来3年从非洲进口3000亿美元产品。

渣打银行的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指出,在中非贸易中,中国选择继续增加进口,以减少贸易失衡。

他还说,中国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预计会在基本粮食领域保持自给自足,比如谷物。他认为,食品进口主要是出于多样化目的考虑。

韦克福里斯特大学中非问题专家莉娜·本·阿卜杜拉说:“给予这些产品市场准入,可看作是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促进贸易承诺的直接结果。在此之前,有批评认为,中非贸易不平衡,中国对非出口大大超过非洲对华出口。”

她说:“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宣布的促进贸易措施是朝着努力平衡贸易并在全球宣传非洲产品迈出的一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6日说,中国政府重视加强中非农业合作,积极推进自非洲进口农产品。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肯尼亚、南非、贝宁、埃及等14个非洲国家的25种农食产品已完成输华准入。中国是非洲农产品出口第二大目的地国,近年来非洲对华农产品出口年平均增速达11.4%。2021年,非洲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8.2%。

继北京放宽市场准入之后,预计会有更多非洲国家向中国出口农产品。

北京最近宣布:自9月1日起,它将对原产于16个最不发达国家(大多在非洲,包括厄立特里亚、吉布提和卢旺达)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推动农产品贸易。这项政策将逐步扩大到多数最不发达国家,并增加从非洲的进口。

观察家认为,中国在有目的地扩大并实现中非经济关系多样化。美国史汀生中心的专家指出,中国需要来自非洲的高质量农产品,这也有助于塑造中国帮助非洲发展的形象。

福建肯尼亚农业基地(肯尼亚牛油果现身北上广)(1)

图说:8月2日,在位于肯尼亚利穆鲁镇的桑瑞普工厂,员工将牛油果整理装箱。这批牛油果将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这是非洲鲜食牛油果首次出口中国。(新华社)

来源:参考消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