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已经成为了不可磨灭的经典,自从1982年国庆首播第一集以来,受到了极大的轰动和欢迎。

《西游记》重播了3000多次,打破了电视剧重播次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重播的背后,是大众对此剧的喜爱。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1)

1、

《西游记》开拍至今已经过去三十多年,当年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年轻演员也变成了已过不惑之年的老人。

那个年代,演员的工作不像如今光环加身,赚得盆满钵满。

男一号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的演出费用不过才2000多元,已经是全剧组最高的了。

师徒四人中,唐僧在电视剧中是最坚定的取经者。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2)

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被他所救,陪他求取真经,但生性顽劣,取经路上也多次离唐僧而去。

猪八戒则一遇到艰难险阻,比如妖怪把唐僧抓走了,抑或是遇到心仪的美女了,他的求取真经之心都会动摇。

沙僧是唐僧半路所收的徒弟。

九九八十一难中,除了对女儿国国王动了些许真情外,唐僧坚定不移地向着西天大雷音寺进发。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3)

饰演师徒四人的演员中,饰演唐僧的演员和剧中的唐僧则恰好相反,是四人中演员更换次数最多的角色。

唐僧的扮演者有三人:汪粤、徐少华和迟重瑞。

三个唐僧中,汪粤和徐少华的生活都有些落魄,迟重瑞却迎娶了女富豪,生活惬意舒适,自由自在。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4)

2、

汪粤是杨洁亲自挑选的第一位唐僧。

当时杨洁去到北京电影学院选扮演唐僧的演员。

她看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毕业班的合影,第一眼就看中了汪粤。

他的样子看起来有几分正气,这是杨洁所看重的感觉。

当时系主任叫来汪粤,那是他第一次见杨洁。

听说要演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的唐僧,汪粤有些不敢相信。

杨洁给他说这是真的,我选中了你演唐僧。

汪粤又惊又喜。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5)

杨洁问他,剃光头能接受吗?

汪粤给出了肯定回答后,杨洁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希望你能坚定地演下去,不要半途而废。汪粤点点头。

进剧组后,在杨洁的要求下,汪粤要去寺庙体验一年的和尚生活,和他们同吃同住。

汪粤也答应了,但只坚持了十天就跑回了剧组。

副导演知道后,大为不悦。

杨洁问他为何回来了?汪粤说,寺庙里蚊子太多了,凡是露出在外的皮肤都咬,更要命的是,还咬光头。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6)

寺庙有规定,不能杀生,蚊子叮咬,只能驱赶,不可杀之。

呆了十天后,年纪轻轻的汪粤终于忍不住了,返回了剧组。

杨洁听到汪粤的话,也不怪他,毕竟确实不容易。

何况他在寺庙体验了十天生活,已有一些经验和体会,已经足够拍戏了。

汪粤首先拍了一集“除妖乌鸡国”,这集是在1982年7月初开拍,计划在国庆节播出。

杨洁马不停蹄地进行拍摄,拍摄完成后看到样片,杨洁自我感觉不满意。

但还是硬着头皮请台里的领导还有专家来评价,决定是否播出。

出乎杨洁意料之外的是,领导和专家都给予了好评,认为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除妖乌鸡国》也如约在国庆时播出了。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7)

当时有电视的家庭还是少数,但依旧引起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

不错的反响给杨洁极大的勇气继续拍摄。

唐僧的扮演者汪粤的表演有人颇有微词,汪粤的表演看起来有些生硬,而且面容老气,一副苦瓜脸,不受欢迎。

杨洁力排非议,决定给汪粤机会,让他继续演。

刚演第一集,还没有进入角色,这很正常。

汪粤在杨洁导演的力保下,继续演了《祸起观音院》《偷吃人参果》和《三打白骨精》,特别在《三打白骨精》,汪粤表演得十分出色,得到了杨洁的高度评价。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8)

但这时的汪粤,心思已经不在《西游记》上。

有一个电影导演找到了汪粤,想请他出演男主角。

汪粤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找杨洁商量,能否两边都演,但保证不耽误《西游记》的拍摄。

杨洁不同意,她只允许演员一心一意演《西游记》,不能在这期间接演任何作品。

汪粤心想,作为一个电影毕业的学生,应该把心思放在大荧幕上,当时电视很少,电视剧市场小。

汪粤最终决定不再出演唐僧。

当时,杨洁找来了徐少华出演白龙马,汪粤打算出演电影时,杨洁就开始物色唐僧的人选,看中了原定出演小白龙的徐少华。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9)

3、

徐少华接过了汪粤的唐僧大旗,继续取经之路。

汪粤放弃《西游记》而拍摄的那部电影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人知道是什么电影,他后续所出演的任何电影或电视剧没人有印象。

但唯独他在《西游记》中所饰演的短短三集的唐僧让他成为了一个有名字的明星,多年后还被人谈起。

汪粤一路走来,无法依靠名气和作品在娱乐圈立足,无奈只有进入大学教书,生活过得清贫寡欲,和真正明星的名利双收相差甚远。

汪粤也曾感慨,没能坚持演完唐僧是他今生最大的遗憾。

徐少华的长相更为清秀,可以用眉清目秀来形容。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10)

他所出演的唐僧广受认可。

徐少华在《女儿国》这集贡献了自己的巅峰演技,他和女儿国国王上演的动心时刻成为了《西游记》里屈指可数的爱情经典镜头。

但其实,徐少华进剧组前已经结婚了,这段感情注定是一场空。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11)

徐少华演了大概十集左右,问题就出现了。

他不想演了。

当时他想回学校读大学,认为文凭更重要。

这也和当年的大环境有关,许多想立志求学有好出路的人都想上大学。

还有一点,当时给的演出费用太低,这个原因是饰演猪八戒的马德华所说的。

当时发演出费用六小龄童和马德华发了六十,而只给了徐少华六十,这令徐少华大为不悦。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12)

综合来看,五十五块钱确实使徐少华不高兴,但绝不是因此不演唐僧的理由。

他当时对求学和文凭较为看重,人各有志,虽遗憾,但也无可厚非。

经过努力,他考入了山东艺术学院,在学校中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他和《女儿国》国王朱琳在剧中上演的一段深入人心的擦起火花的爱情也只能成为人心底美好回忆。

徐少华和汪粤的现象十分相似,除《西游记》之外所演的角色无人知晓。

缺少知名度的徐少华也进入了高校当老师。

他很少出现在媒体镜头之下,鲜少有导演找他演戏。

如果仅仅依靠当老师的工资很难过上富足的生活。

徐少华为了多挣钱,只能四处走穴。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13)

他多次穿着唐僧的袈裟,在县城或其它小地方演出赚钱。

看起来让人十分心酸。

《西游记》是人们心中的经典,其中的唐僧“为五斗米折腰”,总让人感觉些许无奈和心酸。

和前两位唐僧落魄的现状和事业相比,第三位唐僧迟重瑞的生活过得就相当惬意了。

他完全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压力,迎娶了女富豪陈丽华,身价上亿,过起了自在的日子。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14)

4、

迟重瑞和陈丽华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迟重瑞喜欢京剧,陈丽华也爱好京剧。

迟重瑞因饰演唐僧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名气的演员。

有次,陈丽华去看京剧,恰好碰到了迟重瑞,两个人相互攀谈了起来。

迟重瑞逐渐发现,两人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爱好相同,他感觉自己喜欢上了这个大他十多岁的女人。

当他向陈丽华表明心意时,陈丽华犹豫了起来。

陈丽华虽然是个雷厉风行、霸气、果断的女人,但对待男女感情,内心中相当保守。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15)

她对迟重瑞虽心动,但碍于自己比他大,且已经结过一次婚,也有孩子,总过不了心里这关。

陈丽华将此事告诉了孩子,征求孩子的意见。

她当时想,如果孩子们不同意,那就算了。

孩子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反对,让陈丽华自己决定。

陈丽华决定跟随自己的内心,嫁给了唐僧“徐少华”。

很多人也戏称“陈丽华才是吃到唐僧肉的那个人”。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16)

想娶到陈丽华可不容易。

陈丽华是当之无愧的成功企业家,出生高贵,拥有博士学位,其身价上百亿,多次冲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被称为中国女首富。

如此才华和财富兼备的女人,普通人自然不入她的法眼。

迟重瑞外在内在兼修,打动了陈丽华。

迟重瑞长得俊秀,有目共睹,《西游记》中的女妖怪都想与他成婚,现实中也自然拥有一定粉丝,陈丽华就是其中之一。

在看《西游记》时,陈丽华就对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有着深刻印象。

迟重瑞京剧功底深厚,深得陈丽华欣赏。

迟重瑞出生在京剧世家,虽没有从事京剧,但颇有基础。

陈丽华喜欢京剧,两人自然有了共同语言。

迟重瑞懂得体贴,会照顾人,陈丽华也深为感动。最终决定嫁给他。

两人在1990年结婚,婚姻至今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给所有不看好他们婚姻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17)

5、

有人总说,迟重瑞过得很委屈,为了陈丽华的钱才娶她。

其实并非如此,迟重瑞本就是北京人,自己又因唐僧一角出名,物质基础不会差,不至于为了所谓的钱去娶一个女人,两人携手走过了31年就是最好的明证。

迟重瑞是否过得委屈?

有人说迟重瑞在家里没有地位,家中的孩子都看不起他。

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陈丽华家风颇好,她和迟重瑞都是相敬如宾,孩子们对待迟重瑞也是如父亲或爷爷般尊敬,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何谈委屈呢。

西游记唐僧徐少华年轻时 西游记中的3个唐僧(18)

迟重瑞选择如今的生活方式,在外人看来,可能牺牲了自己,但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方式。

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理解,打击和污蔑可能随时会袭来,拷问自我内心,选择自己想走的路,不要受外界的影响。

过得好与不好全在自己,生活是自己的,并非是活在别人的眼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