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如是说。

古人含蓄文雅,虽然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等形式,但是他们还是常常借物象或者其他间接方式把内心的感受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

2023高考语文古诗文填空积累(2023高考语文系列课④:古诗词阅读)(1)

故而,意象、情感(主旨)、手法、语言、人物形象、结构是古诗词阅读特别要关注的要素。

以下列举的,是考试中常见的。

1.意象:月、花、水,松柏,梅花、风雨、杜鹃(子规)、其他作者集中笔力描写的景物。意象因为历代作家的长期使用,许多都具有了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月寓思乡怀人、梅则高洁脱俗、杜鹃托悲痛哀思······

2.情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离家千里的思归、游子思妇的刻骨相思、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挚情好友离别的相互劝慰······可以在熟悉这些情感类别的基础上,阅读时逐一对照辨析。

3.主旨:大多与情感相同,亦有区别

4.手法:包括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等。修辞大家相对熟悉,此不赘言。表达方式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技巧指正侧结合、动静、俯仰、远近、视听、烘托等。手法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抒情,情感通过手法的运用往往得以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深切动人。

6语言:

①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通俗易懂,陶渊明冲淡自然、苏轼豪迈旷达……

②动词、形容词、颜色词

③叠词

6.结构:绝句、律诗、词都可以用起、承、转、合的模式进行分析。

绝句的四句正好对应起承转合,律诗的四联正好对应起承转合,词的起篇为起,上片主要内容为承,上片末句或下片起句为转(即过渡),结尾是合。

答题时,按照这个思路去作答就可以了。

或许,老是考这些有点难出新意了吧,今年出现了一种同一题材的两首诗词进行比较阅读鉴赏的新题型。

虽然进行比较,但还是阅读、鉴赏上面所陈述的内容,基本考点并未改变。

2023高考语文古诗文填空积累(2023高考语文系列课④:古诗词阅读)(2)

做一题,会一题,一题决定命运。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1)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2)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2)写诗寄给北方的人。当时诗人在巴蜀,他思念的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1.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月夜》开头就从想象妻子思念自己时的情状入笔。

B.《月夜》第二联是为了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孩子的深深思念。

C.《夜雨寄北》开头就表达了因夜雨阻隔,作者无法归家。

D.《月夜》侧重对人物的实写;《夜雨寄北》注重对虚境的开拓。

2.文学家王嗣爽以“钟情”评价《月夜》。“香雾云鬟湿,消辉玉臂寒”一句是如何体现出杜甫的钟情的?

3.《夜雨寄北》的结尾划线句有对《月夜》结尾划线句的传承和超越,请分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4.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分析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图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5.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庄稼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庄稼的生长状况会引发作者的感受。结尾两句形象鲜明,含义深邃,恰妙在不加雕饰。

C.《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意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

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淌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6.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归园田居(其二)》诗句加以分析。

2023高考语文古诗文填空积累(2023高考语文系列课④:古诗词阅读)(3)

参考答案:

1.A

2.①运用想象,表达对妻子的无尽思念。想象月夜妻子独在窗前看月思念自己,从对方起笔生情,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无尽思念。

②运用生动的细节刻画,多角度描写妻子的形象,传达出对妻子的思念和怜惜。

3.①传承:两首诗的结尾都通过想象未来美好的团聚,表达此刻的思念之情。

②超越:杜诗结尾虽然寄希望于美好的未来,但诗人心中的愁苦依然深重。而李诗结尾想象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在情感上超越了今天的愁苦,更有希望与期待。

2023高考语文古诗文填空积累(2023高考语文系列课④:古诗词阅读)(4)

4.C

5.C

6.①喜乡间生活宁静,没有俗事俗人打扰。“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就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

②喜与乡邻关系友好淳厚。“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澄澈明净的,令人喜悦。

③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日。“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心怀恐惧。

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

2023高考语文古诗文填空积累(2023高考语文系列课④:古诗词阅读)(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