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7日夜晚,毛主席设家宴招待即将赶赴前线的彭德怀,不久之后彭德怀就将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启抗美援朝的伟大征程。在这次家宴之上,除了毛主席和彭德怀,还有一位28岁的年轻人,他是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此时,毛岸英经过深思熟虑,已经有了参加抗美援朝的想法,他希望利用这次家宴的机会,通过父亲来征求彭德怀的意见。

毛岸英牺牲之后 毛岸英牺牲之后(1)

听说毛岸英要去朝鲜,彭德怀犹豫了,他知道战争是残酷的,子弹不会因为人的身份而拐弯,万一有什么闪失,那将是一场灾难。而且,毛岸英前不久才与20岁的刘思齐结婚,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和毛主席不仅是老相识,而且是革命战友,有着深厚的友谊。按常理来说,让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上战场,好像也不太适合。

然而,在毛岸英坚决的请求下,在毛主席的大力支持之下,彭德怀最终还是同意了。由于毛岸英曾经在苏联留学,精通俄语,所以被彭德怀留在了身边,当起了俄语翻译。其实,毛岸英最初的想法是,到一线部队当个连长什么的。但是,彭德怀坚决不同意,硬是将毛岸英强留在自己身边。彭德怀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毛岸英的安全考虑。

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让彭德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950年11月25日,彭德怀正式下达了作战命令,志愿军即将向敌人发起全线反击。就在这一天,美军一架飞机突然飞临位于大榆洞山沟半山坡上的志愿军司令部上空,随即数十颗凝固汽油弹落了下来,正好落在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位置。

毛岸英牺牲之后 毛岸英牺牲之后(2)

说是志愿军司令部,实际上是几栋木板结构的小平房。由于被凝固汽油弹击中,这几栋木板平房很快被烈火包围,火势非常迅猛,仅几分钟就将木板平房烧成了灰烬。此时,彭德怀并不在志愿军司令部内,因为美军飞机在前一天也来轰炸过,所以洪学智等人为了彭德怀的安全考虑,这一天早上就把彭德怀转移隐蔽在附近的山上了。

最初,毛岸英也被转移到了山上,但是他看到并没有敌人飞机来袭,所以就回到了木板平房,坐下来开始处理电报文稿。当时,还有两个人和毛岸英在一起,他们两个是负责值班留守的,一个是作战处副处长成普,另一个是参谋高瑞欣。结果,谁能想到,毛岸英刚回到木板平房,敌人的飞机就来了,丢下数十颗凝固汽油弹,随后就飞走了。

隐蔽在山上的彭德怀等人,一看木板平房燃烧了,立即下山组织救火。此时,在熊熊烈焰之中,被严重烧伤的作战处副处长成普,踉踉跄跄跑了出来,他大喊道:“毛岸英和高瑞欣还在里面,毛岸英和高瑞欣还在里面!”

听见这句话,彭德怀一下子愣住了,随即反应过来,一边喊着“岸英你快出来!岸英你快出来”,一边急步冲了上去。身边的警卫员见状,立即拦住了彭德怀,死死地把他抱住。就这样,毛岸英和高瑞欣都壮烈牺牲了。在扑灭大火之后,由于两具被烧成焦黑的烈士残躯难以辨认,最后通过毛岸英时常佩戴的德制手枪和手表残骸,才确认了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毛岸英牺牲之后 毛岸英牺牲之后(3)

毛岸英牺牲之后,彭德怀极度悲痛,口中一直喃喃道:“为什么偏偏是他牺牲了?”当时,除了彭德怀和几位高级将领之外,没有人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当时,有人提议要将两位烈士运回国内安葬,不过心情沉痛的彭德怀思虑良久,还是决定将他们就地安葬。战士们用木板制作成了棺材,将毛岸英和高瑞欣埋葬在了大榆洞附近的山上。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当天就由志愿军司令部发电报传回了国内。周总理在接到电报之后,深知此事会对毛主席造成重大打击,再加上第二次战役刚刚展开,毛泽东正密切关注着局势。因此,周总理便把这份电报压了下来,直到一个多月之后,才将电报送交给毛主席。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沉默良久,然后长叹一声,说道:“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妻子刘思齐并不知道。当初,毛岸英在上战场之前,为了避免刘思齐担忧,所以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自己要出差了,由于工作需要,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刚刚结婚,就要分别,这让刘思齐有点伤心。不过,在毛岸英的劝导下,刘思齐很快调整好了心情,她一边预祝毛岸英工作顺利,一边盼望毛岸英早点回来。

毛岸英牺牲之后 毛岸英牺牲之后(4)

在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之后,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人,为了不让刘思齐伤心难过,便刻意向她隐瞒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虽然,在长时间里没有毛岸英的消息,刘思齐也感到奇怪,不过在长辈们的关怀和照顾下,刘思齐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丈夫毛岸英已经牺牲了。

直到1953年的一天,也就是毛岸英牺牲3年之后,刘思齐这才知道毛岸英当初所说的去出差,其实是去朝鲜战场,这才知道毛岸英已经牺牲了。得知消息之后,刘思齐痛不欲生,眼泪直流,她始终无法割舍与毛岸英之间的爱情。后来,在毛主席的开导下,刘思齐才慢慢从丧夫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她心中为毛岸英感到骄傲自豪!

最终,刘思齐接受了这一残酷的现实:自己的丈夫毛岸英已经牺牲了。后来,刘思齐向上级请示,看看能否把丈夫毛岸英的遗体送回到国内安葬,也好方便她时常祭奠。不过,刘思齐的请示,被毛主席压了下来。毛主席在批示中,引用了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刘思齐在得知此事之后,又流了伤心的泪水。

为了避免刘思齐睹物思人,毛主席安排刘思齐到苏联参加学习。在此期间,刘思齐怀着对毛岸英的思念,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上,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1961年,刘思齐从苏联回到国内,在军队中从事翻译工作。时隔多年,该放下的事情,已经放下了。刘思齐时常去探望毛主席,照料毛主席的饮食起居,承担着一位儿媳应该承担的责任。

毛岸英牺牲之后 毛岸英牺牲之后(5)

毛主席见刘思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认为她还非常年轻,不能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于是,毛主席主动牵线搭桥,他委托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将军,为刘思齐物色一个合适的对象。不久之后,刘震将军向毛主席推荐了一位名叫杨茂之的空军飞行员。毛主席在见到杨茂之之后,觉得这个年轻人英姿飒爽、仪表堂堂,很快便撮合杨茂之和刘思齐见了面。

起初,刘思齐根本不愿意再考虑个人生活的事情,她心里始终放不下对毛岸英的爱。但是,在毛主席耐心的劝导下,刘思齐这才同意和杨茂之接触。杨茂之对刘思齐一见倾心,而且对于刘思齐和毛岸英曾经的婚姻关系是十分尊重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刘思齐同意了杨茂之的求婚。

1961年12月31日,刘思齐去探望毛主席,同时将自己准备结婚的事情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想着刘思齐以后有了托福,心里非常高兴,向刘思齐表示了恭喜和祝贺。当时,毛主席还亲笔将自己所作的两首诗词———《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书写给刘思齐,以作纪念。

《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诗词是毛主席于1961年11月在杭州所作的,赞美雪中的梅花。毛主席将这首诗词,亲笔手写给刘思齐,用意就是让刘思齐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另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也是毛主席创作于1961年11月的一首诗词,写出了他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出戏的看法。毛主席借用西游记中的故事内容,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毛主席将这首诗词送给刘思齐,也是希望刘思齐勇敢去爱。

毛岸英牺牲之后 毛岸英牺牲之后(6)

1962年2月,在毛岸英牺牲12年之后,刘思齐与空军飞行员杨茂之结婚。刘思齐和杨茂之结婚那天,早已把刘思齐看作亲生女儿的毛主席,派人送去了300元钱,作为刘思齐陪嫁的礼金。刘思齐和杨茂之的婚后生活,非常甜蜜,此时的刘思齐对于毛岸英的感情,已经升华成了对烈士的崇敬和怀念,永不磨灭。

不久之后,刘思齐为杨茂之生育了一个儿子,他们夫妻二人商议,要以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毛岸英烈士。于是,刘思齐和杨茂之便为儿子起名叫杨小英,与毛岸英名字最后一个字一样,都是“英”。他们希望这个孩子能够继承毛岸英的崇高品质,将来和毛岸英一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后来,刘思齐和杨茂之又生育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生活美满而幸福。

虽然,刘思齐已经另嫁他人,但是她和毛主席及其家属的关系仍旧十分密切,刘思齐同母异父的妹妹邵华,后来嫁给了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毛家人也一直把刘思齐看作是自家的人。后来,经过动乱年代的曲折坎坷,刘思齐被分配到军事科学院工作,一直至退休。

毛岸英牺牲之后 毛岸英牺牲之后(7)

2006年和2010年,刘思齐两次作为毛岸英烈士亲属代表团的一员访问朝鲜。在毛岸英烈士的墓碑前,刘思齐伫立默哀,内心一遍一遍呼唤着这位曾经的爱人。如今,刘思齐老人仍然健在,已经91岁高龄了,让我们祝福老人家晚年生活幸福安康,让我们向毛岸英烈士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