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读古典诗词的人们能够发现,在这些诗词当中写到少年儿童的唐诗比较少。诗人们写诗,写词,更多的都是抒发自己对于环境、对于未来、对于自我、对于国家大事的一些感慨,很少能有直接涉及到对于孩子,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这种情感。

与儿童有关的十首古诗(写儿童的唐诗并不多)(1)

这可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有关,有关进一步的研究还有待于当前的学术界进行挖掘。不过我们在读到唐诗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首写少年儿童的古诗,而且对于其中的儿童形象还描写得活灵活现,让人读来很是感觉亲切。且看: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小儿垂钓》,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个是人在文学史上的名气不算很大。但是,这一首描写少年儿童活灵活现的形象却是他的独创,也成为了他在文学史上最有名气的作品。

与儿童有关的十首古诗(写儿童的唐诗并不多)(2)

正如这首歌是的题目一样,这首小诗写的就是一个小孩儿在钓鱼的场景。和今天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不同,很多人真正充满童趣的童年记忆都是充满乡间味道的。正如这首诗当中的小孩儿,他就是在家乡的池塘边钓鱼,担心自己的鱼儿受惊逃走,甚至对于周围前来问路的人都招招手让他离开。

在古诗的一开始诗人人就写出,“蓬头稚子学垂纶”,“蓬头稚子”指的是一个头发乱糟糟的小孩儿,毕竟他玩儿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于样貌对打扮根本一定不会放在心上,所以“蓬头”。这个孩子在学习大人“垂纶”,不见得钓鱼就是为了吃,而是寻找那种钓鱼的乐趣。

与儿童有关的十首古诗(写儿童的唐诗并不多)(3)

接下来的一句古诗写这个孩子形态,“侧坐莓苔草映身”,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当中,甚至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到他的身影。

最后两句是这首古诗的点睛之笔,“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诗人来到这里,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就打算找这个孩子问问路。但是这个孩子害怕要上钩的鱼会被吓走,所以招招手让他离开。

与儿童有关的十首古诗(写儿童的唐诗并不多)(4)

这首古诗的场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而且对于这个孩子的形象描写可谓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唐诗当中虽然少有此类作品,但是,这一首古诗却完美的填补了这个空白。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