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翡翠表生还原性水岩反应

在常温常压的表生环境下,水溶液对翡翠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其溶解度随着翡翠颗粒粒度的变细而增加。翡翠的微裂隙中存在一些破碎细粒的硬玉等杂质矿物,其表面积大,活性较高,是水岩反应的主要对象。由于水岩反应都是在表生条件下,充填的绿泥石类粘土矿物表现为隐晶物质,从而掩盖了部分裂隙的存在,使翡翠透明度提高,翡翠呈现出灰绿、暗绿、蓝绿的色彩。

2.矿床

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也叫矿体。或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包括地质的和经济的双重含义。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矿床的概令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19世纪时,含铜高于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0.4%的铜矿床已被大量开采。

翡翠小知识讲解(玩翡翠一定要知道的6个小知识)(1)

3.雾

翡翠的皮(已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雾分白、黄、红、灰、黑等。白雾也说明“种”老,一般人都喜欢赌白雾。黄雾显示其内的铁元素和其他元素正在渐渐氧化,但还没有严重氧化,若为纯净的淡黄色的雾,则显示杂质元素少,常出现高翠,但有时因铁离子产生的蓝绿色调可能进入翡翠的晶格,也出现微偏蓝绿色调的绿。红雾说明其内所含铁元素已严重氧化,可能翡翠内部出现灰“地”。黑雾主要为大量杂质元素氧化所致,显示翡翠内部杂质多,透明度差。并非所有翡翠均产生雾。一般来讲能产生雾的翡翠原料多产在老厂及新老厂的矿山上。

翡翠小知识讲解(玩翡翠一定要知道的6个小知识)(2)

翡翠小知识讲解(玩翡翠一定要知道的6个小知识)(3)

4.藓

翡翠表皮或内部见有黑、灰黑色的斑块、条带等,癣的形状大小各异,这些黑色癣的主要矿物为角闪石、蓝闪石片岩、铬铁矿及一些氧化物组成,因为这些黑色矿物与致色的铬离子有亲源关系,以及黑色矿物——癣内的铬铁矿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致色铬离子,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翡翠致绿。故癣与绿关系密切。民间称“黑随绿走”、“癣吃绿”等。但有癣不一定有绿,有绿不一定有癣,要看癣的生成环境与时间,与癣内是否有铬元素的存在等因素。故民间又有“死癣”与“活癣”之说。

翡翠小知识讲解(玩翡翠一定要知道的6个小知识)(4)

翡翠小知识讲解(玩翡翠一定要知道的6个小知识)(5)

5.蟒带

在翡翠原料的表皮上,可见与表皮一样或深或浅颜色的风化、半风化沙粒呈带状、环状、块状等有规律有方向性的排列现象,被称为蟒带。蟒带一般平行绿色的走向,绿的走向(脉)或称绿的形状,大多为原生裂隙充填了铬离子而致色。

翡翠小知识讲解(玩翡翠一定要知道的6个小知识)(6)

翡翠小知识讲解(玩翡翠一定要知道的6个小知识)(7)

6.松花

翡翠表皮隐约可见的一些像干了的苔藓一样的色块、斑块、条带状物称“松花”。是指原来翡翠原料上的绿,经风化逐渐失色留下的痕迹。根据松花颜色的深浅、形状、走向、多寡、疏密程度,可推断其内绿色的深浅、走向、大小、形状等。观察时要淋水在原料上仔细研究。

翡翠小知识讲解(玩翡翠一定要知道的6个小知识)(8)

翡翠小知识讲解(玩翡翠一定要知道的6个小知识)(9)

更多翡翠极其相关知识,点击下方专栏,三代翡翠世家传人项世菊老师给你一场人人都能学会的翡翠课程。

(部分图片及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