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中国音乐家,何占豪有着65年的党龄,他始终把传承红色基因当作自己的使命。近日,“红动中国梦,争做传承人 ——何占豪作品公益展演暨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15周年成果展”在国歌展示馆广场拉开帷幕。随着时而激昂、时而悠扬的筝乐奏响,《红星照我去战斗》《南泥湾》《茉莉芬芳》《我和我的祖国》等耳熟能详的旋律再一次将人们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何占豪终身成就奖(88岁何占豪笔耕不辍)(1)

图说:何占豪上台发言 官方图

2019年,何占豪在举办古筝作品大赛期间,得知玉振古筝365公益行动坚持十余年支援老边区学校、留守儿童学校,累计捐赠了超过380万元古筝的故事,很是感慨。他说:“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琴童受到音乐的滋养,可在革命老区,原来还有那么多孩子不知古筝为何物。”反复思量后,何占豪决定要为中国音乐艺术的普及教育做点什么。88岁仍保持着非凡创作力的他从作品出发,用一年时间完成40余首经典红色音乐、民歌音乐的创作和改编。

不仅如此,为更方便零基础的孩子启蒙,何占豪携手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罗晶,结合专业技术训练的规律性、指法运用的科学性,将曲子进行分级,从一级到三级的难度逐渐递增,使作品更有效地为初级孩子所学习。在他看来,革命故事以艺术的方式“润物细无声”,也许对于革命老区的留守儿童,是更好的方式。“希望能用更多红色作品,在孩子心中埋下音乐的种子,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何占豪终身成就奖(88岁何占豪笔耕不辍)(2)

图说:现场古筝表演 官方图

公益行动所到之处,也有越来越多的音乐老师积极参与其中。为了让古筝在校园里长期滋养孩子,他们大胆挑战,刻苦学习古筝,再把古筝技法和文化传递给校内的学生。此次展演正是这段时间公益行动的一次集中展现,来自留守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教师、学生代表也来到了活动现场。

此外,演奏现场,罗晶带来了自己的学生一同献演,他们大多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及附中、附小。在罗晶看来,尽管这些孩子出身“科班”,但一样需要红色作品的熏陶,“这群孩子未来将是走上舞台的演奏家,对他们而言,传承不仅仅是口号、书本上的一句话或一张证书,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希望通过这样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让他们一起参与到艺术的普及与传承中。”(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