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书风日盛,上至帝王公卿,下至文人士夫,莫不以擅书为荣,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间论书札启频繁往复,更成为书法史上的美谈。这一时期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代,在继承秦汉书艺的优秀传统中,逐渐发展演变,显现出较绘画更为成熟的态势。一方面,从篆、隶、章草诸书体中衍生出真、行、今草等诸多书体,各种书体大体齐备。隶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仍然是流行的正式书体,而楷书、草书、行书在汉末萌芽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确立了它们在书坛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书法进展(魏晋南北朝时期)(1)

楷书发展成熟的标志是三国魏钟繇的出现,他的楷书作品《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所呈现出的由隶向楷过渡期的典型书法风貌,标志着楷书逐渐脱离隶体而发展成为一一个较为成熟的书体。草书在魏晋时期已经从汉代时盛行的章草书体向今草书转变,行书也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向着流畅自然、遒丽华美的方向发展,它们的发展完备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的到来。另一方面,涌现了一大批书法名家。如三国魏的钟繇,完善了楷书,并最终确定了这一新书体;三国吴的皇象,精于隶法,复善篆书,并能二法相参,别创新体。

魏晋南北朝书法进展(魏晋南北朝时期)(2)

东晋王羲之,真、草、隶、篆、行各书体无一不精,在完成汉字书体演变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两晋时期书法艺术达于顶峰的代表人物,被后世誉为“书圣”。其子王献之工正、行、草书,与父亲并驾,时称“二王”,甚至在某一时期声名还超过了其父。“二王”的探索与求新,使书风产生巨大的变化,开创了中国书法的鼎盛局面。后世学书者多宗法“二王”而远绍钟繇,他们实际,上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开宗巨擎。其他著名书家还有胡昭、韦诞、卫夫人、宗炳、卫瑾、索靖、陶弘景、顾野王等。胡昭,工篆隶书,与钟繇齐名,王僧虔云:“钟胡两贤师德异(刘德异,汉代书法家),有肥瘦之断。”

魏晋南北朝书法进展(魏晋南北朝时期)(3)

晋时书学曾以二人为法,可见其对书学发展之影响。卫灌、索靖俱以草书得名,师汉张芝法而各有所得。陶弘景则号为“山中宰相”,与梁武帝书札往还,探讨书法艺术,书擅草隶,“不类常式,别作一家,骨体道媚”。另外,王、谢、郗、庾家族的众多成员,也大多长于书法,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外,南北方出现不同的书法风尚。南方禁碑,故行押、书札盛行;北方尚碑,故敦厚方整之北碑书法大行于世。南方的钟繇、陆机、王羲之、王献之等书家的作品大都是文表、信札。

魏晋南北朝书法进展(魏晋南北朝时期)(4)

而北方的崔浩、郑道昭俱为北碑书法名家。北碑书风瘦劲峭拔,体势雄壮,如《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石]铭》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碑刻作品,对丰富书法艺术的表象力及碑学书法之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涌现出大量的书法艺术评论以及书史著述,卫恒的《四体书势》、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袁昂的《古今书评》、庾肩吾的《书品论》都是当时著名书法论著,为书法艺术的发展丰富了文献资料。

我是“如人饮水111111”,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