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镇割据从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唐朝灭亡,总共存在了差不多150年之久。可以说藩镇割据的局面贯穿了整个中晚唐,为何唐朝在藩镇割据的局面下还可以存在那么长时间呢?

唐末藩镇割据的经济原因 藩镇割据的中晚唐(1)

一、虽然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很大的破坏,但没完全摧毁唐朝根基

虽然唐朝的衰弱要从安史之乱开始,甚至灭亡也可以追溯到这件事上。但毕竟当时安史之乱是平定了,没能让其继续发展壮大。安史之乱只是唐朝从中央集权向藩镇割据的局面更进了一步。在这之后唐朝主要分为了三种势力,一种是唐朝朝廷还能直接控制的地方,二是表面听命于朝廷实际上已经有独立的倾向,三就是只要不直接反朝廷的藩镇,朝廷都不太理会的,最突出的就是河北三镇,也是安史之乱没能彻底解决产生的后遗症。

唐末藩镇割据的经济原因 藩镇割据的中晚唐(2)

这三股势力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朝廷想要彻底解决河北三镇,也多次让其他藩镇出兵。但这些都需要朝廷提供粮草,并且各藩镇也不能统一调度,不说他们听不听命,就是朝廷也不太放心,毕竟安史之乱就是一个人掌握几个藩镇兵力,导致平衡被打破而产生的。不能统一指挥也就造成了一个不好的后果,那就是各藩镇都心思各异,有的并不想让朝廷消灭河北三镇,这样他们就可以养寇自重,防止朝廷做大后对他们削藩。

其他藩镇指望不上,朝廷也只能自己组建军队平叛了,于是组建了神策军。为了防止武将做大,神策军交由宦官统领,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宦官做大,朝廷彻底丧失了军事力量,被架空了。正是由于这三种力量的相互制约,唐朝才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唐末藩镇割据的经济原因 藩镇割据的中晚唐(3)

二、唐朝还没有失去民心,也没有任何一股力量能推翻朝廷统一天下

在藩镇割据和朝廷力量平衡的情况下,没有哪一方势力能够拥有统一天下的实力。虽然也有一些藩镇想要打破这样的平衡发展壮大自己,但都以失败告终。朝廷也多次想要彻底解决藩镇问题,但每次都是失败,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让那些跋扈的藩镇表面臣服朝廷。在没有内忧的情况下,这种平衡一直维持着,也保证了唐朝能在藩镇割据的局面维持一百多年。

但这种格局一直到唐末被黄巢起义所打破,朝廷没有能力平定叛乱,只能依赖各藩镇的力量。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朝廷彻底失去了对藩镇的控制,最后被朱温控制了朝廷,并灭亡了唐朝。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却并没有因为唐朝的灭亡而消亡,而是继续在互相攻伐、吞并和取代,直到宋朝的建立,五代十国的乱世才结束。

唐末藩镇割据的经济原因 藩镇割据的中晚唐(4)

三、经济中心江淮地区一直掌握在朝廷手中

还有一点就是经济中心江淮地区一直掌握在朝廷手中,这就给了朝廷维持军队的资本。有了这些资本朝廷就可以不受藩镇的制约,只要他们不闹事,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江淮地区也在唐末被叛军破坏并控制了。

唐末藩镇割据的经济原因 藩镇割据的中晚唐(5)

总结:唐朝能在藩镇割据的局面存活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当时并不是乱世,各方势力还是以唐朝为正朔,唐朝也还有力量去制衡这些个藩镇。但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后,唐朝没多久也就灭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