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明朝隆庆帝年间的古董(厦门马巷元威殿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

■有400多年历史的元威殿。

明朝隆庆帝年间的古董(厦门马巷元威殿建于明代万历年间)(2)

■信众遍布海内外。

台海网12月2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小宫庙,却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在海内外拥有1000多座分炉。每年“生日”,海峡两岸同胞和东南亚侨胞便会赶来进香,还有人睡在殿内守夜。这便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巷元威殿,它的“池王爷信仰”入选福建省非遗项目。今天,就让记者带您走近这座维系两岸同胞和海内外侨胞共同情感的元威殿,认识这位专为老百姓去瘟疫的“池王爷”吧。

传说中的池王爷文武双全 上任途中为救百姓“服毒”

从五甲尾沿马巷老街步行300米左右,就能找到元威殿。这是一座与周围店铺融为一体的老建筑,如果不是其鲜明的明清传统闽南风格,以及高悬的“元威殿”牌匾,很难看出这是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宫庙。

从外观看,元威殿面积并不大,只有100多平方米,但是这里的一石一木都颇有年代感。殿门口的石鼓和殿内的柱墩都已超过400年,一对龙虎屏也有一百多年历史。庙堂正中央供奉的黑面神像,就是池王爷。

“这是一座建于明代,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宫庙。”元威殿管委会副主委许长春说,元威殿别名元威堂,俗称“池王宫”,明朝万历年间建于马巷五谷市榕树下,到了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迁至现址,400多年间香火不断。

据民间传说,池王爷姓池名然,又名德诚,字逢春,祖籍南京。明万历年间,池然中文举人,第二年又中武进士,奉旨调任福建漳州府台。途经今翔安地界小盈岭时,他遇到两名“使者”,交谈后得知他们是奉玉皇大帝之命,前往漳州播散瘟疫、裁减人口。为拯救百姓,他骗来瘟药吞服,走到马巷时毒性发作、脸色变黑,在一棵大榕树下升天。玉皇大帝念他宽厚仁慈,爱民如子,赦封“代天巡狩总制总巡王”,晋爵王爷,派往马巷为神。当地老百姓感恩池然,为其建庙供奉,这一信仰延续了400多年。

闽南人移居台湾带去信仰

每年组团到马巷总炉进香

马巷池王爷信仰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除了马巷本土,泉州、石狮、晋江以及漳州等闽南地区都有信众。在我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一带,有1000多座分炉,仅台湾就有500多座以池王为主神的宫庙。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很多闽南人移居时,把元威殿的池王爷也请去供奉。不过,他们把马巷池王宫视为发祥地,尊为“正炉”“祖炉”或“总炉”,每年农历六月十八,各地分坛善信循例纷纷组团到马巷进香。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台南海埔池王府首团进谒后,20多年间台湾信众来朝拜的有数万人。家住马巷老街五美社区的陈先生说,每到那一天,来自各地的信众都会在马巷老街内排成长龙,敲锣打鼓非常壮观,当地也会举办猜灯谜、火把巡境等民俗活动。

2001年,马巷元威殿被公布为厦门市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迹,池王爷习俗成为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马巷元威殿入选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海峡两岸(厦门)交流基地,2017年元威殿“池王爷信仰”入选福建省非遗项目。

(文/图 记者 戴舒静 通讯员 何振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