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醒系列”是作者再读《红楼梦》时,分享的阅读体会,立足文本,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个角度切入,公诸同好者一起品评,力求为青年人做导读。本文是该系列第八篇,通过小说三要素来逐一对照,解析经典片段“林黛玉进贾府”……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我们先从环境说起。环境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前面两回已经多次提到了,是一僧一道口中的“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也是贾雨村心目中的“葱蔚洇润之气”,“钟鸣鼎食的人家”是“何等荣耀”;也是冷子兴口中的“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至于贾府在朝廷的影响力,宁府的贾珍、荣府的贾赦是世袭的官职,属公爵;贾政是皇上钦赐的工部员外郎,要说办事能力,他更是给贾雨村“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贾政的大女儿元春选入宫做了女史……简单来说,就是太平盛世里,富贵荣华了三四代的官宦人家。

伙伴们一定发现了,《红楼梦》在描写环境的时候,没有正面描写,是通过几个不同人物的对话来呈现的。通过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对同一个事物发表个人意见,这无形中给了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素材,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这也是脂砚斋评《红楼梦》写作技巧里比较常见的“画家三染法”,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多视角”写作手法。

茫茫大士说出的话给人一种戏谑的超脱之感,贾雨村说出来就带着仰慕的高不可攀之感,冷子兴说出来又带着些许揶揄的酸溜溜的感觉……青年朋友写作时候可要注意了,多视角叙事虽然好,但要能够写出不同人物不同视角下的不同感觉,不然生搬硬套就弄巧成拙了。

读林黛玉进贾府原文(再读黛玉进贾府)(1)

87版《红楼梦》剧照

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在第二回中贾雨村也曾讲到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外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边一带花园里,树木山石,也都有葱蔚洇润之气”。如果说贾雨村只是从宅门前路过,远观了贾府的话,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近观了。一远一近,作者通过两个人的眼睛,向读者隆重介绍了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我们下面来看看林黛玉眼中的贾府又是什么样呢?

贾府的外观——宏大。地处繁华街市,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这里连续出现了五个“大”字,我们知道林黛玉也是官宦之家,并非没见过世面的寒门子弟,连她都觉得大,那贾府门楣就真的是很大啦。大,就意味着气派,有气派也暗示了贾府显赫的社会地位。

贾府的院落——精巧。贾母处是“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正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风。转过屏风,小小三间厅房,厅后便是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雀鸟”;贾赦处是“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房、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那边的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好”;贾政处是“进入荣府,下了车,只见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来。走过一座东西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门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各处不同”。

古代的建筑对于院落布局非常讲究,我们现代人可能对古代院落的概念比较模糊了。如果去过苏州的园林,可能会有比较深的感触。古代的建筑布局是非常强调意境的,有个词语很贴切叫“曲径通幽”。我们站在正门口,是很难一眼看到里面的正房的,总会有屏风、影壁隔档,还要走两边的游廊才能到。类似的建筑风格,我们去历史久远些的寺庙还是可以看得到的。

屋内的陈设——华丽。“抬头迎面先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錾金彝,一边是玻璃盆。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圈椅。又有一副对联,乃是乌木联牌镶着錾金字迹。”“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毯,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摆着文王鼎,鼎旁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摆着汝窑美人觚,里面插着时鲜花草。地下面西一溜四张大椅,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两边又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炕上横设一张炕桌,上面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

读林黛玉进贾府原文(再读黛玉进贾府)(2)

87版《红楼梦》剧照

结合贾雨村和林黛玉一远一近的视角,贾府的荣华富贵之象已经跃然呈现在我们面前。果然如脂砚斋所言的“画家三染法”,贾雨村先皴染了一遍“贾府图”,接着林黛玉又皴染了一遍……我们仔细回想,会发现贾雨村和冷子兴‘皴染’的远不止是贾府,他们还在酒肆闲聊里对贾府的一众人物做过大致轮廓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联系第二、三回不断品读。

我们接着说情节。这个片段的情节简单说可以用六个字概括——林黛玉进贾府,详细说来就是林黛玉早上登岸,坐轿子到了荣国府已经是下午,先后拜见了外祖母家的长辈,也见了众姐妹。

展开来说,林黛玉先到外祖母处,拜见了贾母,也见过了大舅母王夫人、二舅母邢夫人、贾珠媳妇珠大嫂子李纨,然后一并见了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姐妹,又见了琏二嫂子王熙凤;接着,林黛玉分别去拜见大舅贾赦、二舅贾政,但是两个舅舅都没有亲见,只在他们家又和舅妈坐着聊了聊;接着,又去了贾母处吃饭;晚饭后见到了“混世魔王”贾宝玉,大家聊了会儿天,就各自睡去了。贾母平时宠爱宝玉,一直带在身边吃住的,现在黛玉来了,两人就一起睡在贾母处了。

就是这样一件“小事”,作者却借着它让小说里贾府的主要人物一一郑重亮相啦。脂砚斋评“书中正文之人,却如此写出,却是天生地设章法,不见一丝勉强。”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按照规矩自然是要照辈分一一去拜见的,那作者顺势介绍这一路上眼睛所见、耳朵所闻,理所当然,再自然不过;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心中一定是带着些小期待和小紧张的,她观察贾府里的人和事自然比旁人更细致些,作者借由她的眼睛“照相机式”的做介绍,再贴切不过。

但这一路上所见之人甚多。如贾雨村所言,这些都是“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该怎么描写塑造人物,才不会让读者读后感觉千人一面?主要人物不至于面目模糊?……

带着这些好奇,我们继续接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