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声响,烟花绽放。一曲客家采茶戏《山竹情缘》在村中唱响;身着红衣,村民们起舞歌颂《美丽中国》......1月30日晚,韶关市黄塘村“两委”携手广东省委政研室(改革办)驻村扶贫工作队、碧桂园集团、欧昊集团提供支持,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乡村春晚”。

地道乡村味儿唱出农村美好景象(这个粤北小山村里刚举办了场)(1)

当夜的黄塘村被围得水泄不通,附近镇上的居民也纷纷赶来看热闹。这场乡村春晚还获得广东部分媒体同步直播,国内超百万观众同步线上收看。

其实就在一年多以前,黄塘村还是一个“脏、乱、差“”闻名的贫困村,短短一年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如今群众真正迸发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气神。黄塘村究竟发生了什么?

地道乡村味儿唱出农村美好景象(这个粤北小山村里刚举办了场)(2)

在村里:青年回乡,人们被广场舞“叫醒”

白天耕田,晚上练舞,黄塘村的广场舞如今已在当地扬名。在乡村春晚舞台上,古典舞蹈与探戈表演让村民大开眼界,看到黄塘村妇女表演的《女人花》,观众们笑得特别开心。节目的参演者华姐笑嘻嘻地介绍:“舞蹈是林老师教的。林老师是黄塘村人,平时在镇里教书,晚上就回来教跳舞。”

但在2017年,林老师刚回村练舞时,村民们并不认可,甚至还认为跳舞是件不正经的事情。“一开始,部分村民会觉得音乐太大声,很有意见。”村里的本土青年、社工黄丽双回忆。

随着更多青年的返回家乡,城市文化被逐步带入黄塘村,与淳朴的乡土文化碰撞、融合。像黄丽双这样的年轻人会给父母们做“思想动员”,时不时讲点广场舞有关的事,老一辈们曾经固守的心门一点点打开了。

地道乡村味儿唱出农村美好景象(这个粤北小山村里刚举办了场)(3)

广场舞只是乡村文化苏醒的开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黄塘村曾经失落的客家文化也重新焕发生机。在春晚的舞台上,一曲《山竹情缘》的客家表演打动了在场观众,清脆的击乐声不仅推动剧目走向高潮,还敲入了大众的心里。

击乐是客家传统独有乐器,在客家采茶戏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击乐的演奏者是黄塘村乡村教师何花。何花一次到镇里参加采茶戏比赛,剧场里演奏的乐器——击乐让她印象深刻,让她想起了上一代人唱起的客家山歌。因此,她主动自学击乐,为村里的采茶戏队伍伴奏。

广场舞、采茶戏等文化娱乐形式一点点唤醒这个古村曾经沉睡的“文化灵魂”。

地道乡村味儿唱出农村美好景象(这个粤北小山村里刚举办了场)(4)

到村里:家乡变美了,获得感从心窝里来

晚会现场,主持人专门邀请了黄塘村一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代表黄晓武上台采访。

两年前,23岁的黄晓武选择回乡创业,他看好基建行业,靠着在外打工赚取的本钱入行挖掘机施工队。但刚回到黄塘村,黄晓武曾一度找不到活干,“差点破产了。”但恰好在2016年,广东省委政研室(改革办)进驻对口帮扶省定贫困村黄塘村;2017年6月,广东省委政研室(改革办)联合碧桂园集团一起携手共建新黄塘,黄晓武一下有了新机会。

扶贫需要搞建设,黄晓武参与了村里的“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挖基坑,修路,将原本脏乱的鱼塘小道变成了村民的休闲步道。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村里面貌大为改观。广东省委政研室(改革办)与碧桂园集团通力协作,帮助村里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完善垃圾投放等,村里昔日污水横流的场面不复存在。另外,碧桂园集团派出扶贫干部驻扎一线,帮助村庄新建、扩建、硬化村道和机耕路9段共7.55千米,安装路灯105盏,还打造了村委前环大池塘627米休闲步道,助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机会来临,黄晓武显然抓住了。挖土机施工队越做越大,从1台挖掘机发展到3台,业务已逐步扩大到邻村。

2019年,广东省委政研室(改革办)还与碧桂园合作,帮助村民发展竹鼠养殖产业,采用“基地 养殖户”的模式,推动增加村集体收入,巩固贫困户稳定脱贫基础。

据介绍,竹鼠养殖基地将分三期推进,第一期将建设现代化标准养殖场,基建总面积达到1200㎡,建成后将出租给养殖带头人,预计可养竹鼠8000只。

黄塘村党支部书记黄桥养说:“因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基本都是老人小孩了。这几年,不少自然村也没有能力给村民提供文化娱乐,大家一天忙完后最多就是散步闲聊打牌,除此之外都不知道干点什么。现在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家开始有心思搞点娱乐活动了,就是为了开心。”

地道乡村味儿唱出农村美好景象(这个粤北小山村里刚举办了场)(5)

精神回归:有了精气神,家乡发展就有前途

以新时代的精神文化内容引领乡村文化振兴,正推动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转变。

如今,黄塘村“回村里”文化基地、奇石赏玩基地逐步完善,就连古时的状元拴马碑石等历史文物也被得以重见天日。黄塘村慢慢变得“有文化”了。

面对这样的变化,村民们满是欣喜。黄丽双聊到,过去不少村民“等靠要”的现象如今越来越少,现在大家的思想更加开放和积极。

在这次乡村春晚节目表演前,现场还举行了3个揭牌仪式,分别是黄塘村乡村产业引导基金、乡村文艺发展基金设立仪式;中共碧桂园集团韶关区域支部委员会、中共翁源县翁城镇黄塘村支部委员会、党建结对共建揭牌仪式;黄塘村“碧乡·乡村振兴学习实践中心”揭牌仪式。

地道乡村味儿唱出农村美好景象(这个粤北小山村里刚举办了场)(6)

其中,广东省委政研室(改革办)和碧桂园将各出资50万元,成立黄塘村乡村产业引导基金;碧桂园另出资30 万设立黄塘村乡村文化发展基金,通过党建扶持、资金引导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一直参与组织这次乡村春晚的黄桥养非常感慨,“有了前两年搞文艺活动的底子,这次我们才有了办春晚的底气。村里办一次春晚还是很不一样,起码让外人看到黄塘村的人还是很争气,我们团结起来也是能办成大事的!”

返乡青年黄强看在眼里特别感慨:“我原来在佛山工作,城市里的春节也很热闹,有很多民俗活动。以前回老家,都只能跑到镇里逛逛街。现在回到了家乡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很好看。”

“平时在村里,大家天天见,都没啥感觉。但是上了舞台,村民们都那么漂亮,感觉真像春晚从电视里走出来一样!”60岁的黄大爷从彩排看到了晚会正式开始,都舍不得挪步。

家乡更美了,人们的精气神也提起来了。春晚开始前,黄塘村还举办了一场乡贤集市,邀请镇里的乡贤前来助阵,帮村民义诊、写春联等。来自翁源镇的书法家胡老师一个早上帮村民们写了100多幅对联。他说,“虽然写得有点累,但是看着家家户户都挂着自己手写的春联,感觉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这也算是为乡村作贡献吧。”

地道乡村味儿唱出农村美好景象(这个粤北小山村里刚举办了场)(7)

在村委会门口,不少村民在“与建国70周年同框”的相框处拍摄全家福,好不热闹。当天下午,村里的党员和前来看春晚的党员还一起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硬件可以重建,但以文化为内核的“灵魂”则不可复制。

“这场乡村春晚展示了黄塘村近几年的精神风貌变化,也传递着村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这是源于群众对于党和国家政策、对扶贫工作的肯定。”翁城镇政府干部陈燕群认为,“可以说,’乡村春晚’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物质富裕的获得感,还更有精神富有的充实感。”

【记者】李广军

【作者】 李广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