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文娱×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对主持人李静来说,2020年是相当闲散的一年。以她名字命名的明星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受疫情影响停更,她也没有接其他的主持工作;对创业公司老板李静来说,2020年是极其忙碌的一年,忙公司的转型,她自己也开始做主播直播带货。

李静形容自己是流行性兴趣,很善变,没有特别坚持的事,因此能很好地跨界,但唯有做主持是长情的。过去20年都没停过的主持工作在去年中断了,她觉得很对不起那些喜欢看她节目的观众。现在她在社交平台发任何动态,都有网友跑来留言“点将”——“王一博能出现吗?能让李现和杨紫同框吗?能找XXX上节目吗?”

李静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说,《非常静距离》于她已经不仅仅是一档节目,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她很大一部分社交圈都由此而来。所以,她计划在2021年春节后重启《非常静距离》,传统的明星访谈之外,还会开辟短视频新战场,呈现有趣的普通人。“《非常静距离》不能成为过去式,最重要的是坐在我对面的人。”

李静访谈节目(李静做访谈会上瘾)(1)

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明星和普通人,因观众而不同

李静说,做访谈节目会上瘾,尤其她这种做了20年没停过的。去年直播最忙的时候,她经常凌晨两点才下班,回到小区有时会遇到送宵夜的外卖小哥,大家相视一笑。同样的时间出现在同样的地点,城市里的两个陌生人仿佛因此有了奇妙的联系,如同电影定格的一瞬间。她忍不住想知道,在过去的一年,这位外卖小哥最想对谁说“谢谢你”,又想和谁说“对不起”。

这样一想,压抑了一年的“访谈瘾”就发作了。今年1月22日发布的“2020对不起谢谢你”主题视频里,李静采访了外卖小哥、医生、导游、广告人、影院经理等各行各业的职场人。而以前,她一直是做明星访谈的。采访普通人的思路也延伸到了新一季的《非常静距离》,她将节目一分为二做成两个版本:一是传统的明星访谈部分,另一个是采访她个人比较喜欢的“有趣的普通人”,用相对碎片化的形式在视频号呈现。

作为访谈对象,李静认为明星和普通人之间最大的不同不在于身份,而是他们面对的观众不一样。“有时候我也很想在节目里跟明星探讨‘灵魂’问题,他们也愿意聊,但粉丝并不想听。他们更关注的,可能还是明星个人一些比较八卦的事情。我觉得这没问题,就像我们晚上吃饭就为图个高兴,并没人想要讨论明年的KPI。”她并不遗憾未能跟明星聊得更深入,因为懂得节目不是自己可以任性的地方。

李静访谈节目(李静做访谈会上瘾)(2)

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我觉得做节目不要试图在一个包子里装太多馅儿。又装芝士又装黄油,又装火腿又装大葱,还要装点儿白菜……最后出来的是什么呢?可能主持人会觉得这显示了自己的见多识广,其实观众‘吃到嘴里’觉得啥也不是。”李静说,她更愿意换个地方任性,比如个人社交账号,说错了自有人来骂。但《非常静距离》既然对谈一位明星,就要让粉丝去了解他们想知道的,也要让明星把心里话表达出来。

最重要的是坐在主持对面的人

“一分为二”并不是李静第一次让《非常静距离》做出改变。她坦言,四年前节目遇到过“非常低的低谷”。当时的受访嘉宾多为有知名度但年龄偏大的艺人,也倾向于探讨相对形而上的话题。年轻受众却已大规模地从电视台向互联网转移。节目在电视台收视率还不错,网络影响力却很低。于是,李静决定放弃收视率,去满足网络观看的需求。节目由此转型,邀请更年轻的热点人物参加访谈。

不想,邀请过程遭遇了很大的挑战,很多年轻艺人根本不敢来。“当时我们瞄准了选秀出来的艺人、热播剧的演员,比如《偶像练习生》《中国有嘻哈》。我印象特别深,二十出头的都不敢来,因为没经历过说话训练,发怵。而在他们印象中上节目的都是成功的艺术家,有的甚至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刚出道,没那么多人生经历可以讲。”不过,观望了前几个“吃螃蟹”的人之后,他们发现李静并不会以前辈的姿态进行“灵魂拷问”,反而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家长”的世界,终于可以放开胆子了。

粉丝经济影响之下,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年轻艺人“包袱”更重了,更难敞开心扉。李静却持相反的观点。她的经验里,上一辈艺人反而自我包裹更厚,很多人一关机就幽默感爆棚,一面对镜头就起范儿。“这不是个人原因,是时代的问题,他们成长的时代、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这样。二十出头的小孩成长环境更自由宽容。他知道面对镜头需要包裹一下,但只要很真实地交流,他说话就没有太多需要顾虑和害怕的东西。”

李静访谈节目(李静做访谈会上瘾)(3)

此前,《非常静距离》栏目采访李现。

《非常静距离》从四年前的年轻化、网络化转型,到现在从演艺明星扩展到“有趣的普通人”,每一次改变都因为李静的坚持——节目绝对不能成为过去式。她喜欢的奥普拉、艾伦,就总是采访当下最热的剧,最火的人。“艾伦可以做20年,奥普拉可以做30年,最重要的不是主持人,而是她对面空着的位置会坐着什么人。主持人就要与时俱进,选人至关重要。”

和艺人交朋友,也要分个“气味相投”

即便在发展迅猛的短视频平台上,很多高点击量的明星访谈剪辑片段也都出自之前的《超级访问》和《非常静距离》。李静也常被网友问:“那么多明星上过你的节目,很多人还不止上一次,他们的过去和现在是不是啥事儿你都知道?”她回答:“对,但我的嘴很严。”事实上,她的确因为访谈节目和不少明星艺人成了私交不错的朋友。比如她和那英、蒋雯丽、梁静就成了闺蜜,过去十来年每年冬天都会相约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去年因为疫情未能成行,只能在群里晒以前的照片。

李静访谈节目(李静做访谈会上瘾)(4)

李静访谈节目(李静做访谈会上瘾)(5)

李静与那英、蒋雯丽、梁静因节目而结缘,成了闺蜜。

对李静而言,《非常静距离》不仅是一档访谈节目,更成了她的生活方式,她的很大一部分社交圈都由此而来。去年一年,李静除工作之外也没干别的,都在参加艺人朋友的各种“局”——纯粹的饭局、人生大事的场合、看他们演的话剧、办的展览……“有人问我,你怎么老跟艺人交朋友?因为我也没采访过别人啊,生活里就两个群体,要么跟同事玩,要么跟艺人朋友玩。”但她并不会主动跟所有上过节目的艺人交朋友,也要分个“气味相投”。“别看我长得像‘二皮脸’,其实特别面儿薄,怕被拒绝了尴尬。”

被问起如何才能在访谈中与明星建立起信任,李静认为自己比较兼容的性格帮了很大的忙。“我挺愿意喜欢上我对面的这个人。只要对方也喜欢我,或者有什么事找我帮忙,我都会愿意。”每次节目录完,大部分明星都会主动加她微信,很多年轻的流量明星更是直言,觉得自己像多了个姐姐,特别好。李静的女儿经常撒娇要求看她的朋友圈,了解喜欢的明星发了什么内容。李静告诉女儿:“你可以看,但不许截屏。”对于年轻人追星的小心思,她非常能体谅,有时也乐于出手帮忙。她帮女儿的室友找宋威龙要过签名照,也帮女按摩师找张杰要过签名专辑。

和戴军相约,要做老年版《超级访问》

因访谈节目构建起来的李静朋友圈里,戴军是个特别的存在。这位歌手出身的主持人,曾是李静创业的合伙人,也是她合作多年的主持搭档。遗憾的是,随着2016年《超级访问》的停播,这对超级默契的搭档就此拆伙。“《超级访问》之后我们就在节目里分别了,但生活中在一起的时候变多了。”聊起戴军,李静语调轻松,嘴角不经意就弯起了一个弧度。她甚至觉得不做《超级访问》之后,两人私交反而更好了,一起投资,也相约一起出去玩,“就是一辈子的朋友。”

李静访谈节目(李静做访谈会上瘾)(6)

在《超级访问》的最后一期里,戴军安慰落泪的李静。

聊起当初决定结束《超级访问》,李静说,是因为两人都各自走到了不同的人生阶段。戴军当时接了好几档节目,李静那时候在做乐蜂网,又要管节目的事,还有公司的其他节目,忙到体力透支。每期节目想把戴军、李静和明星嘉宾的时间约到一起,都是难上加难,整个团队濒临崩溃。“您九档节目,我八百件事儿,加上明星也不好约,咱仨时间凑一起就很难,先暂停了吧。”后来在三里屯吃饭告别,两人抱头痛哭,最后是被架着离开的。

《超级访问》结束后,李静和戴军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仍在继续,只不过以前两人做节目是棚里见,现在全都在生活中见了。“他跟我妈关系也特别好,我们全家度假的时候,他因为单身,就跟着负责拍照片,还把所有的行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上海男人,脾气可好了!戴军这几年真的成了我们家的灵魂伴侣。”李静透露,2016年的时候她就跟戴军约定了,以后还要再做《超级访问》,等大家都60岁了,再聚到一起做个老年版,专门采访圈里的退休老艺人。

做主持最长情,做主播靠的是运营

李静形容自己是流行性兴趣,今天去跳舞、明天去滑雪,后天可能去打壁球,很善变,没有要特别坚持的事。“有点像95后,跟着情绪走,所以我跟年轻小孩没有代沟。大家可能会觉得很肤浅,我愿意承认肤浅。”而正是这样的特质让李静能够很好地跨界。早在1999年她就从央视辞职自己创业当老板,2008年跨界电商做乐蜂网,去年安排整个公司转型直播,也亲自下场当明星主播直播带货。李静告诉新京报记者,她跨界都做得不差,但是否能一直做下去要看兴趣,几十年来唯有对做主持这件事是长情的。

和李静的主动跨界不同,很多经过传统播音主持训练的电视台主持人则是因为感到了职业危机——平台变多了,但主持人的准入门槛正在消失,他们的工作机会变少,不得不转型去做其他的工作,比如直播带货。李静笑着问记者:“是不是觉得主持人这个行业变成是个人都可以干了?其实这是对的。你看国外很多节目,主持人有学医的、学工的,学什么的都有。我自己是个主持人,但大学学的手风琴,都不让我说话。”

李静访谈节目(李静做访谈会上瘾)(7)

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在李静看来,做主持人不止是说话,还需要了解节目的制作,了解访谈的对象,而这些往往是跨界学来的。她自己就喜欢心理学,热衷研究微表情——嘉宾什么肢体语言表示他处在抗拒状态,什么表情说明他已经精神疲惫了。“很多时候出了问题大家都怪罪到主持人身上,这是不公平的。好的主持人和旁边的摄像、导播是个‘团伙’。”李静因此不太接外面的工作邀约,担心和不熟悉的团队合作不好。“遇到优秀团队的机会特别少,而跟不专业的团队合作会‘内伤’。我的团队不敢说很优秀,起码了解我。”

不过,“说话”的技能的确能让主持人转型做带货主播的时候,相对歌手、演员等明星艺人更具优势。以前老狼到李静家做客,曾经问她:“哎,说话这事儿是不是特难啊?你怎么跟谁都有的说,我怎么就说不出来?”歌手是用唱歌来表达的,演员的台词有剧本,除此之外他们的本职工作不一定需要说话。但主持人遇到不能聊的嘉宾、捣乱的嘉宾,都得说话,不能把场子就撂那儿不管了。“主持人的工作相对来讲和主播比较靠近,就是有的没的都得说。”

至于明星艺人做带货直播的主播,李静认为本质上和做演艺工作并无不同。一开始可能会有点儿流量获利,但拼到最后不付出肯定是不行的。“不可能说又想赚这个钱,又想让别人来买这个东西,自己又不做准备。”李静说,直播其实是个体力活儿,很多艺人干了两场就会累得灵魂出窍。“第一关是体力,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会输在这里。第二是精力,四个小时要有的说。第三关是对产品的了解和跟用户的互动。直播就是运营,你得要真正懂运营,才能把直播做好。”

新京报资深记者 杨莲洁 首席编辑 吴冬妮

人物摄影 郑新洽 校对 赵琳

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