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已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也应该知道别人是怎样想的,所以要用自己的心,体谅别人的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诗要与懂得它的人一起吟。认识的人可以很多,但真正了解,并知心的却没有几个。人和人之间的相逢应该总是如同初次见面似的,这样即使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将这几句话结合起来理解,就是要说明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知心朋友的可贵以及人们应当如何去处理朋友 的关系。

知己最难求的诗句(人生知己千杯少)(1)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茫茫人生路,芸芸众生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人,结识很多人,但是真正能称为知己的又有几个?又有谁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与自己推心置腹地聊几句呢?所谓“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朋友是需要志同道合的,只有心灵契合才能与之吐露心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无数人的慨叹,人生苦短,能相伴到终老的知己却不多。因此,才有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千古美谈。

知己最难求的诗句(人生知己千杯少)(2)

所以,对于来之不易的友情当然应该倍加珍惜,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在还拥有这份友情时,应该记得在享受它的同时,更不忘去关怀和体谅给予这份友情的那个人。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真正的朋友除了以诚相待外,更需要相互包容、相互体谅,不要把它当成你永恒不变的私有财产而予取予求。朋友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一旦友谊的天平严重失衡,就将面临失去它的危险。如果交朋友都能够以初见面时的友好与谦恭去对待和维持,也就不会生出那么多的是非和怨恨了,这份友情也才能够历久弥香、地久天长。

伯牙摔琴谢知音

知己最难求的诗句(人生知己千杯少)(3)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由于遇到风浪,就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一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

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知己最难求的诗句(人生知己千杯少)(4)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并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并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的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2021.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