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醉红尘(狂浪生失德招祸)(1)

聊斋醉红尘(狂浪生失德招祸)(2)

本文出自蒲氏《聊斋志异·辛十四娘》,中有节选,略作删改。原文非常精彩,因是节选,前后缺失处,有兴趣的各位,可自行脑补。

闲言少叙,下面开讲。

无年代可考。广平府有一个书生姓冯,自幼轻脱无羁,这也罢了,最是喜好饮酒,经常过量,家人多劝阻,却没有什么效果。冯生虽然性情轻率,家里却娶了一位美丽贤淑的娘子辛氏,辛氏更有识人之明,被冯生钦佩。小夫妻婚后琴瑟和鸣,共效鱼水之欢。

却说同乡有个楚公子,父亲在朝廷为官,家中权势颇大。楚公子从小与冯生相识,私塾学习,研习文墨,相互间关系甚好。冯生与辛氏结婚不久,他便听说了辛氏十四娘子的聪慧过人,心中渴望一见仙容,就专门安排家人,到冯家馈赠礼品,并亲自登门找冯生饮酒欢聚。

要说楚、冯二人自幼黏熟,经常朝夕相处,你睡我家、我吃你家,倒也无碍观瞻,何况冯家也有攀附之意,为将来进身之阶有个打算。但是眼下却又不同,冯生娶了妻子,这厅堂之中就有内外区别,这在礼教时代看得非常严格。楚公子毫无忌惮,一如从前随意走动,莫说辛十四娘觉得不妥,就便是冯生作为发小儿,也觉得不太合适。

楚公子此举当然有其目的所在,他原本就打算着要一睹兄弟媳妇的芳容,可是几次下来,辛氏避而不见,碍于冯生面子又不能直接请出拜见,欢聚了三两次,不达目的,心中也是焦躁得很。

一计不成,又生二计。楚公子命人送上请柬,言说多日在冯府叨扰,请冯生到府上赴宴。请帖送到冯府,恰被辛氏娘子收下。待冯生外出归来,辛氏娘子对他说有人送来请柬,冯生开视,原来是楚公子的回请,不由得笑说,我与楚生总角之交,彼此熟络如同一家一户,却还如此客气。

辛氏娘子蹙眉摇头,对冯生言说,有道是"面为心相",人的品格气质往往都会反映在面目上。我看此人不甚简单,上次我在角落偷觑,见他猿眼鹰鼻,面容不善。但看楚生的轻薄举动,即便与相公再熟悉,也还少与他来往为是。冯生知道辛氏贤惠,遂应允未去赴约。

次日一早,楚公子即登门询问,为何昨日盛情邀请,却不见冯生赴约,害得一桌酒宴好等。冯生告罪,设辞推脱。楚公子转颜为欢,就便向冯生递上新作文章。冯生不以为意,照实评论文章好坏,他的学识笔力原本在楚公子之上,虽然见解独到,但是楚公子听了却颜面上挂不住。两人谈不许久,楚公子茶都不及喝,即拂袖告辞而去。

辛氏在后堂听得清楚,对冯生说道,有道是"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楚生何止小人,其实是相公身边的豺狗恶狼,相公不该与他直言玩笑。像这种人睚眦必报,恐怕相公不久会有灾难降临。冯生见妻子神情凄然,赶忙认错。


聊斋醉红尘(狂浪生失德招祸)(3)

此后,冯生记得妻子告诫,以家事为由尽量减少与楚家往来,而楚公子与冯生嬉笑如常,之前过节再未提起,二人关系渐渐复原。某次适逢地方提学官主持考试,成绩下来,楚公子名列地方魁首,冯生居其次。楚公子对这个成绩非常高兴,不由得沾沾自喜。

没几天,楚公子又来请帖,邀请冯生过府饮酒。冯生平素闻酒必欢,但是记得妻子教诲,推辞不去。楚公子连续派仆人来请,大有此会必到之意。冯生实在难却,到了楚府,才知道当天是庆贺楚公子的魁首所设,宾朋满座,酒宴颇丰。

酒过三巡,楚公子向在座诸君介绍冯生,大家听说地方科考之伯仲皆在座,皆举杯相贺。楚公子命人取出自己誊写的试卷副本,请大家观看品评,都称赞不已。楚公子乘着酒兴,对冯生言道,俗话说"场中莫论文",你我从小相识,今次考试之所以我能获得头名,也没有什么太过人之处,只不过是开头起始几句比你技压一筹罢了。

楚公子言落,宾客们都点头称是,称赞开篇数句,真乃世所罕见的锦绣佳句。冯生听了满场聒噪,再也忍耐不住,纵身而起,指着楚公子大笑说,你我从小相识,各自水平心中有数,这次考试,你扪心自问,真的以为是凭借真才实学考中的第一名吗?冯生话音未落,在场一众人尽皆失色,楚公子在主位上更是尴尬无比。

聊斋醉红尘(狂浪生失德招祸)(4)

宴无好宴,会无好会。冯生在楚府大醉,摇摇晃晃走回家中,倒头便睡。次日三竿酒醒,记起昨天酒宴莽撞,心中有些不安,就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辛氏娘子。

娘子听了非常不悦,对冯生说,俗话说,"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相公如今对小人作酒后狂态,杀身之祸就在眼前,你我夫妻之间也难有了局。冯生见辛氏娘子颜色更变,也悔恨乞求妻子原谅。

辛氏娘子叹了口气,相公既然闯下祸患,依我主张,只可闭门读书,绝断闲逛交游,尤其不可再饮酒误事,切记切记。冯生敛容应允,一一唯命。辛氏娘子勤俭洒脱,每天以织布为业供给家用,换得钱财另谋买卖生计,每日积攒下来竟然颇有盈余。多出来的钱辛氏也不使用,都放到一个罐里储存。

冯生严守与妻子的约定,闭门谢客,在家中读书习字,凡有来访者,若非辛氏在家,便有家中老仆代为谢客。如此过了不久,楚公子又遣人送信,请冯生一叙。辛氏接了来人书信,也不拆看,信使走后直接投入火中焚烧。

又几日是冯生父母祭日,死者为大,生养死祀人伦大礼,冯生央告半日,辛氏不好阻拦,遂放冯生去郊外坟茔祭奠,早去早回,不可耽搁。冯生应允而去。有分教,闭门家中坐,出门祸从来。冯生此一去,果然惹下大难。

冯生带着香花火烛,刚刚祭拜完毕,从祖茔要回城门,远远的见到楚公子一丛马队浩浩行来,回避已是不及。楚公子纵身下马,拉着冯生直叫"想得好苦",让从人带过一匹高头大马,请冯生一起过府。

冯生谨慎推辞,楚公子哪里听得这些聒噪,唤来两个小厮,把冯生推上马背,一起往楚府而去。到了府内,楚公子立时吩咐下人准备酒菜洗尘接风。冯生苦辞,楚公子只是强留不许去,把冯生按在坐席上,叫出美貌姬妾演奏雅乐助兴。

冯生既不能去,素又不羁,这些日子在家中被辛氏看管,足不出户又不让饮酒,确实憋闷得很,楚公子的盛情,让他放松了警惕,对妻子的誓言淡忘脑后,遂放心畅饮,不复萦念。许久不饮,放量一醉。冯生倒卧席上,浑然不醒人事。

楚公子的原配夫人阮氏,性情悍暴奇妒,家中的婢女都不敢化妆,被发现了就说妖冶媚主,要受责骂,若有私入公子内室,定然一顿毒打。

此时阮氏见到冯生泥醉在地,对楚公子翻出旧账,说冯生当年如何当众羞辱,如今恰有这个机会,是大丈夫岂能不快意恩仇。楚公子应允,只是不知如何下套。二人商议,既然作,就做个绝户计。昨日,有侍女进入楚公子书斋,让阮氏当面撞见,一怒之下,被阮氏持木杖击头而亡,尸身还在柴房没有处置,如今正好利用。

于是二人让侍女收拾出一间香浓软卧,唤几个心腹可用的奴才,把不省人事的冯生衣衫除去,放倒在绣榻之上,又把柴房女尸抗出来,丢在冯生一边。关上房门,楚氏夫妇风波亭中饮酒享乐去也。


聊斋醉红尘(狂浪生失德招祸)(5)

却说冯生毫无察觉,次日五更天蒙蒙亮,口干叫水,鼻中香气可人,触手轻柔,浑身酥软不愿挪动,只想着被楚公子强留吃酒,之后却不记得身在何处。自觉身无衣物,坐起寻找,发觉身侧有软物横卧,摸上去若有衣衫环珮,竟然是个人。冯生一笑,楚公子倒也周到,怕我夜间需要,还找个童儿伴我。

拍了几下,"小童"毫无动静,搬动两下,无处借力,死人瘫软之故。冯生越来感觉不对,身边之"人"却像个僵卧的尸体。这一想大觉恐怖,摸不到蜡烛照明,从床上跳起来,打开房门呼叫"来人"。

楚公子贤伉俪并一总家丁厮役,早就等待这出好戏,当下命人持烛照明,只见一女子倒在床榻上,面目血污难辨,阮氏站在院中高喊,这不是我房中的"小红"么,怎么一夜呼唤不到,却在冯公子的温柔乡,又是这样的场面,然后呼天抢地的大喊救命,又让报官。

小厮们看住目瞪口呆的冯生,楚公子不多时请来府衙差役,当时信誓旦旦的指认,是同乡冯生酒后逼奸不成,侍女被击打而死,仵作验看,尸身头部伤痕俨然,差官当时把冯生铁锁拿了,送往广平府。


聊斋醉红尘(狂浪生失德招祸)(6)

这边辛氏娘子久等丈夫不归,又过一日出门打听,才知道冯生竟然遭此大劫。她素知丈夫为人,虽然放浪不羁,但是为人狷介,绝不会做出如此下流勾当,更何况是害人性命。不由得潸然泪下,却又彷徨无措,只是顿足捶胸,"早知有今日矣"。

听说冯生送往广平府看押,遂带了丫鬟去往监牢,亲自去询问经过,冯生已然过堂,府尹大人亲自审问,人物证在,无可辩驳,冯生只是不招,备受堂刑,已经皮开肉绽。见了娘子,冯生艰难爬起,悲愤填膺,直气得说不出话来。

辛氏心中凄苦,楚生这次狠毒非常,直欲置之绝地,便劝冯生先屈认了,免受身体之苦,冯生哭着答应。买通押头善加照料。此后府衙多次用刑劝招,冯生咬牙坚持不过,终于屈打成招。招供以后,果然极少提审,狱中勉强度日,只是再不见辛氏娘子过来。

又过多日,差官来传,说冯生逼奸致人死命,按律当判处绞刑。冯生在狱中日夜悬念娘子,却只是冯府老仆偶尔探望,送些衣物吃食,并有钱财叫狱卒使用。冯生询问,老仆只说辛氏娘子身染疾病,不能着风见人,家里一切如常,不需挂念。转眼间又过了几个月,已经初秋,全然不见妻子来探,前后已是五月有余,冯生不知其故。

冯生算了时光,不久便是秋决之日,冯生在狱中惶惶躁动,每日从铁窗望着外面日月轮动,既惦念家中娘子,又愤恨楚氏手段,悲哀不已,饮食倶废。

算起来秋决不过旬日,突然老仆又来,冯生期期艾艾,托老仆寄语娘子,今生永别。老仆唯唯如命,神色如常,也不哀痛,留下银钱衣物,径自离去。狱中人都替冯生不值,议论辛氏娘子定然另有归路,否则怎么自己不来探望丈夫,仆人也全无哀痛恋主之意。

眼看秋决将到,冯生绝望,忽听狱中议论,说是京中有个大员楚银台被革职查办。冯生心中一动,这楚银台正是楚生父亲。又听说,朝廷钦旨,令平阳观察使专审冯生逼奸杀人一案。果然一切如传言,平阳观察使甫一到地方,立即开始专办此案,此案疑点漏洞原多,冯生将事情原委叙述,上差发签缉拿楚生到案,立时水落石出,案情大白。

冯生当堂释放,返回家中。老仆见相公回来,引入堂上去见辛氏娘子。冯生只见娘子黑瘦许多,不由得动问,老仆言道,主母真我冯家大恩人也。

却原来,辛氏娘子与冯生狱中相见之后,回到家中反复思量,心知此事必是楚公子起了歹心,要置冯生于死命。府衙审理的命案官司,又是楚家的关系案,除了上京告御状或有挽回,别无他法。

次日辛氏收拾行装,与女婢一起上京而去,留下老仆照顾家事。到了京中,高墙甚深,又见官兵守护,就算刑部大堂,也无缘进入。徘徊月余,忽听皇帝陛下不日要到京郊进香祈福,辛氏娘子与女婢化装落难流民,在香寺中等候,才得一睹天颜。

天颜闻之,感佩辛氏主仆不易,着内官蒋冯生一案记录,赐予回乡银钱。这才有了楚银台罢官,冯公子昭雪的故事。

聊斋醉红尘(狂浪生失德招祸)(7)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今日头条"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

更多原创文章,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