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共建文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1)

廉洁文化共建文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2)

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夯实企业质量文化基础

——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法治文化建设纪实

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坐落于贵州省兴义市国家级景区万峰林景区腹地,是一家以酒类生产经营为主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前身贵州醇酒厂始建于1950年,建厂初期规模仅有20余人,因1983年成功研制出的35度浓香型白酒走俏市场而得到发展壮大。2012年贵州醇经过改制重组,成立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5亿元人民币。2019年7月17日,由江苏综艺集团收购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81%的股权,持续对战略、品牌、产品、市场进行升级,以“真年份”系列产品在高端市场发力,由此掀开了贵州醇历史新的一页。到如今贵州醇已经发展成为占地面积700多亩、拥有员工1300余人的大型酿酒企业。2021年,相继建成20吨容量的燃气锅炉、7000吨露天酒罐、10000吨陶坛酒库,全年实现产能1.2万吨,实现销售收4亿余元,利税2亿余元。多年来,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认真贯彻依法治企要求,不断探索企业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的发展路子,为贵州醇酒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廉洁文化共建文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3)

融入法治文化 提升企业文化

“老老实实做酒,老老实实做人”是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的行动指南,“坚持传统工艺,坚持纯粮酿造”是贵州醇的质量文化,也是贵州醇对消费者的铮铮诺言。“做酒就是做人,把企业变成一所诚实的学校”是贵州醇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价值观。长期以来,贵州醇以经营管理为抓手,以生产基地为人才培养根据地。选贤任能,以德为先,严格审查聘用人员违法、违纪不良记录。在企业的组织机制与管理上严格遵行企业党支部、管理团队、工会及其他机构相互协同。在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业务上,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依照企业内部相关规定审核管理程序。从贵州醇成功改制以来,贵州醇酒业公司坚持将企业法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的必需工作来做,全力推动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交融。

强化组织建设 保障依法治企

廉洁文化共建文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4)

加强法治文化在企业内的组织建设,将目标企业文化建设顶层目标。一是抓住法与治这一主题建设,从微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做好法治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成立企业法治宣传与学习小组,通过公司安环办、知识产权办、物资采购供应科、市场投资与财税部及企业品牌设计宣传、劳资人事等部门,开展企业法治文化专项工作,企业法治文化专职部门全流程参与及监管各项活动开展及落实情况,加大企业内部法治文化建设专业人员的业务参与度,抓牢抓实各个专项业务的法治文化建设。二是建立企业内中高层管理人员学法清单并存档,明确学法课程培训内容,定期考核,通过“贵州醇企业文化建设部”与“员工入职培训班”“贵州醇中高层管理人员不定期学习会”“贵州醇党员学习培育基地”“贵州醇企业法治培训班”“贵醇文化线上课堂”等阵地,把学法知法守法的任务落到实处。三是贯彻依法治企、从严管理、合规经营的企业法治文化精神,特别是对手握经营重权的管理人员,敲响警钟,划定红线,从萌芽状态消除职务犯罪风险。

创新宣传载体 促法治进车间

努力创新法治文化宣传路径,积极邀请地方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法律专家等到贵州醇酒业现场开展法治宣讲培训活动,以法治的眼光聚焦企业关注的热点和法律问题,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提供精准法律咨询服务,搜集和整理一些针对企业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难问题,逐条“把脉问诊”,提供法律意见与建议,帮助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强化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法治文化建设,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建好企业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在企业内,设立法治宣传栏、设置普法标语等,广泛宣传与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权利及民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生产、发展等需要,开展“企业法治文化车间小组创建”组织开展“法治知识进车间”等系列活动,在生产一线开展安全、公平、环保、质量等不同专题的法律宣传问答与知识竞赛,努力营造以法抓安全、以法保生产的法治氛围。

廉洁文化共建文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5)

法律环境融洽 建设合法企业

企业同贵州心达律师事务所建立顾问合作关系,并加入“中国质量万里行”“阿里巴巴打假联盟(简称‘AACA’)”“中国酒业协会反侵权假冒工作委员会”等反假机构,积极参与开展线下、线上打假工作。此外,贵州醇酒业长期得到当地各级司法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在法律合规上的普及和支持,大力帮助和解决了贵州醇酒业企业合规、产权保护、规范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廉洁文化共建文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6)

来源:厅普法处、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

审核:吴雪峰 袁 萍

校对:陈 亭

编辑:黄世卿

邮箱:qwpf2016@163.com

2022年第466期(总第403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