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四海之内皆兄弟,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弟子规第三部分?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弟子规第三部分(今天我学弟子规)

弟子规第三部分

第五节 四海之内皆兄弟

原文: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释: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解说: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这是出则弟的第三层,主要讲如何对待叔叔伯伯等长辈。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包括舅舅舅妈、姑父姑妈、姨父姨妈等这些长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母亲一样孝顺恭敬,对待同族兄弟姐妹要像对待同胞兄弟姐妹一样亲切友好。

从家庭、亲戚出发,那些叔伯舅姑,小时候多么关爱孩子,带孩子玩耍,教育孩子健康成长。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我们都要时时铭记在心,当孩子成人后,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都要尽力而为。

这种思想,推广到社会上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报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不要忘记师长、同学、朋友对我们的教育和帮助,不能忘恩负义,冷漠无情。

只有在家里养成了尊卑大小的习惯,到社会上才能与人和睦相处,是非分明。

也许有人会说那些独生子女无兄弟姐妹,就不需要悌道。这种思想不仅仅是狭隘的而且也是十分错误的。

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都要融入社会。人与人之间从法律角度上说,人人生而平等,但从礼仪道德上来说要有尊卑大小,要长幼有序。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就是悌道。

现在虽然是法制社会,但我们平时不能什么都靠法律来约束,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礼仪道德。这也是我们礼仪之邦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我们必须传承,并发扬光大。

这里同时告诉我们,对尊长不可以直呼其名,要用尊称,这是一种礼貌,是对长辈的尊重,我们要谦虚有礼,不要在长辈面前凸显自己的才能。一个有德行的人“虽能必让”。

一个人如果目无尊长,喜欢炫耀逞能,爱好自我表现,这不仅妄自高大,而且非常危险。首先你如此逞能,别人就会敬而远之,你就学不到真本领,更何况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呢?

我们的祖先就十分注重韬光养晦,即便才华出众,本领滔天,也不会轻易显露,更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中故意卖弄。事实上,真正有徳才的人绝不会锋芒毕露,往往在践行中默默无言,久而久之,自然会得到钦敬爱戴。

从写作上,这一句是出则弟的结尾,开始讲到为人要谦虚,不在尊长前逞能 ,又很自然地向第三部分“谨”过渡。我们在阅读时,要仔细体会。

小知识

悌道:悌道就是兄友弟恭,意思是哥哥姐姐要关心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要尊敬哥哥姐姐。悌道是孝道的扩展,是古代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一。

作业

每日三省

曾子是教育家孔子的学生。他牢记孔子的教导:言必信,行必果.每天临睡前都要问自己:给家人办事儿,我做诚心尽力了吗?对待朋友,我有没有不诚信、不守信用的地方?他坚持这样要求自己,确实成为了一个守信诚实的人,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从“每日三省”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综合训练二

小结:

“出则悌”这部分,从哥哥姐姐要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要恭敬顺从,这样从家中的“兄友弟恭”开始,再扩展到在学校、在社会要奉事师长,礼敬大众。

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就兴旺发达,人民就幸福安康。

阅读

这6个习惯,父母一定要“逼”孩子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童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包括生活习惯、待人习惯、学习习惯等。

孩子上初中之前,家长一定要帮助他养成这6种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一定要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从小事开始,自己的袜子自己穿,自己选择上学时穿的衣服,自己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遇到事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孩子的人生早晚都是他自己的,所以让在他很小的时候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当有一天你放手的时候就不会过于担心,他自己也不,会恐惧。

2.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责任感

凡凡妈从小就会给孩子分配固定的家务活。妈妈对凡凡说:妈妈负责做饭,爸爸负责洗碗,凡凡负责倒垃圾。所以凡凡一直很习惯地看到垃圾桶里的垃圾多了,就自己主动去倒。而且每次家里要置办大的物件都会开会,比如买电视,买汽车,都让孩子参与一份意见,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凡凡,一直对家里有一份责任感,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主要成员,这是我们的家,而不是爸爸妈妈的家。

很多家长都喜欢把孩子看作是无知的,什么事情都要为孩子做主,都要替孩子着想,一直呵护着孩子。其实这样反而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3.养成阅读习惯

很多家长都知道,小慧经常在文章里面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大量阅读,阅读真的很重要!大量阅读收获到的好处是: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提升写作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孩子12岁之前,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发展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小学阶段,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比大量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只有在这个阶段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孩子今后的成绩上升才会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可能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那是因为孩子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家庭环境中也没有看书的氛围。

爸妈们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爱读书的好榜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书,不用限定孩子必须看经典名著,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只要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就可以了。

4.学会选择,懂得取舍

皓皓的爸爸每次带皓皓去超市之前,都会和皓皓做好约定。他会对皓皓说:我们这次去超市,你只能选择一样东西,薯片或者玩具。如果你选择了薯片,很好,你吃到了很美味的东西。如果你选择了玩具也不错,因为玩具可以玩很久。皓皓第一次选择了薯片,而且爸爸让他在众多品牌和众多口味里快速挑选。第二周,他再次和爸爸去超市的时候,他选择了玩具。

我们的人生不可能同时拥有很多东西,人长大的过程就是要一次次面对取舍,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也是培养他的一种思考习惯,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中,在重大选择的时候就会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越早有自己目标的人,成功的几率越大。

5.有规律的生活

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做作业,几点阅读,几点睡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坚持下来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孩子能习惯了这样的生物钟,不仅对孩子的身体成长有好处,而且对他长大以后做事的规划性和统筹安排性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有规律生活长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会自发地制定计划,而且比较有耐力。对于孩子能坚持制定和完成计划,家长一定要从小就给予极大的肯定和鼓励,甚至奖励,这是难能可贵的优点,在长大后,有计划并能坚持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6.学会倾听,乐于助人

每个孩子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对世界的认识时,都会急于要与人分享,聪明的父母永远懂得细心和耐心地听孩子说话。倾听孩子说话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家长倾听了孩子说话,也要告诉孩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你要告诉孩子:别人的想法听起来也会有趣的。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这样的孩子谁都会喜欢的。长大后,懂得倾听别人、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有超高的人气,会拥有更多人脉。

如果你家孩子还没有养成这些好习惯,那么,从现在开始,请“逼着”孩子养成这6个好习惯,孩子想不优秀都难!因为优秀就是一种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