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肠息肉,应该是一些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有人会说:“吴医生,你说的也太夸张了吧”。先别着急下结论,咱们可以翻翻之前写的肠镜系列科普,仔细看大家就会知道,大肠息肉困扰人们的无非就是两点:

一是它们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复发率很高;另一方面如果放任不管,它们还存在着一定的癌变几率。这就像是古罗马人采用的“费边战术”,拖延迂回,靠着搞游击,打骚扰,让不可一世的迦太基名将,常胜将军汉尼拔都吃了亏。

我们的生活中也恰恰有一类人群,他们肠道里的息肉基本每次复查都会发现几个,这反反复复的发病,着实成为心头大患。但我们不能像汉尼拔一样知难而退,面对身体健康,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对策。今天吴医生就帮大家整理一下,面对反复发作的大肠息肉,我们都能做一些什么吧。

大肠息肉一般良性多还是恶性多(大肠息肉反复发作)(1)

大肠息肉高危因素

虽然大肠息肉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不过凭借着已知的研究,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得出一些结论。经过学者们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随访,目前已知的大肠息肉高危因素有以下5种:

1.基因和遗传因素 这个问题几乎无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无论生活上如何的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息肉病发作的隐患。息肉病跟我们平时理解的肠息肉还不太一样,它一旦发作,息肉可达数百颗(密集恐惧症完全不能直视的那种)。

大肠息肉一般良性多还是恶性多(大肠息肉反复发作)(2)

2.年龄、种族和性别 同遗传因素差不多,依然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一个人类固有属性,不过在这里大家要知道一点,就是超过40岁的人息肉的发病率是飙升的。因此在之前的文章里吴医生也反复在建议大家,尽可能在40岁之前做一次肠镜的体检,之后保持一定频率的复查,这样就会保持对肠道健康的一种定期的监控,能及早发现肠道病变。

3.饮食因素和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肥胖、高脂肪饮食和大量红肉摄入是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会刺激肠道粘膜,更容易让肠干细胞在增殖分裂时发生突变,引发息肉或肿瘤性病变。很多人觉得,吸烟是和肺相关,跟肠道没关系。但其实吸烟者吸入超过4500种化学物质,这些里面就存在着能够反复引起炎症反应的物质,可能你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在反复的炎症刺激中,肠息肉就容易复发了。

大肠息肉一般良性多还是恶性多(大肠息肉反复发作)(3)

4.胆囊疾病 身患胆囊疾病,尤其是胆囊息肉的朋友们需要注意了。现在很多的研究都在关注胆囊病变和肠息肉之间的关系,台湾有一项研究报道称,通过对该地区人群的调研显示胆囊息肉同结直肠腺瘤之间存在正相关。这就提示我们如果胆囊彩超提示有息肉的话,最好也要做个肠镜再看看。

5.肠道微生物 肠道菌群的失调也是息肉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

以上就是大肠息肉好发的5种高危因素,接下来我们看看该如何去避免大肠息肉的复发。

大肠息肉一般良性多还是恶性多(大肠息肉反复发作)(4)

如何避免息肉复发

虽然在基因和人体固有属性的层面我们无法在后天做出改变,但是结合上面提到其他肠息肉好发危险因素,我们还是可以尽可能地做一些积极的改变来避免息肉的反复发作。

1.改变饮食结构 在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指导意见中,建议人们通过戒烟、戒酒、低脂、低蛋白、多膳食纤维饮食来预防息肉的发生。我国在相关的专家共识或者文献中也支持这个观点。

大肠息肉一般良性多还是恶性多(大肠息肉反复发作)(5)

2.化学药物干预 目前已报道并被纳入专家共识的可以预防肠道息肉的药物为大名鼎鼎的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这家伙真是全能啊)。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阿司匹林通过对体内COX-2的抑制作用,来抑制息肉的发生。

不过在这里吴医生并不特别推荐为了预防肠道息肉而主动去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也有造成胃溃疡的隐患。但如果自身本来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服抗血栓药,那么在用药选择时可以多考虑下阿司匹林,毕竟也可以顺带预防下肠道息肉。

另有报道说我国由上海交大牵头的研究团队证实黄连素有预防息肉的作用,期待研究的进一步进展。

大肠息肉一般良性多还是恶性多(大肠息肉反复发作)(6)

3.定期体检,发现息肉即切除 我们预防息肉,其实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其癌变,那么对于这一点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切除,这也是大肠癌的二级预防策略。

大肠息肉一般良性多还是恶性多(大肠息肉反复发作)(7)

以上就是我们在面对大肠息肉的“费边战术”时的三个主要的预防策略,这里面不光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的良好生活饮食习惯,更有主动出击,早发现早治疗的积极战术,相信注意了这三点,我们能够有更大的信心去击败体内狡猾的肠道息肉。

参考文献
  1. 李文洁,商春雨,桑慧,周颖,朱宏.结直肠息肉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20,40(1):19-22.
  2. 31 Liu YL, Wu JS, Yang YC, et al,Gallbladder stones and gallbladder polyp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 in men[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8, 33(4):800-806.
  3. 狄连君, 陈有享, 赵逵, et al. 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腺瘤的Meta分析[J]. 重庆医学, 2011, 40(19):1889-18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