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是人最主要的停留场所,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物暴露下的公众健康防护目标,我国新版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将于2023年2月1日起实施,用以评估和控制我国居室、办公室等室内场所的空气质量,保护公众健康。

新版标准的室内空气质量指标主要有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指标四大类。其中涉及16项化学性指标,1项生物性指标,1项放射性指标。同时,对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醛、苯、可吸入颗粒物、氡、细菌总数7项指标进行了修订,新增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细颗粒物3项指标。

本次修订,苯指标做了哪些调整?苯对人体有何影响?一起来了解下!

环境空气三甲苯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1)

新版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将 GB/T 18883—2002 中推荐的苯标准值≤0.11mg/m³修订为 ≤0.03 mg/m³。

苯(Benzene, C6H6)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苯可燃,有毒,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芳烃。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

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等暴露途径侵入人体,导致不良健康效应。苯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的Ⅰ类致癌物,且综合职业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证据表明,苯经慢性低浓度暴露也可产生非致癌效应,以淋巴造血系统最为显著。

GB/T 18883—2002苯的1小时浓度限值标准为0.11 mg/m³,基于此限值进行人群健康风险评估,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因此,本次修订考虑收紧标准。美国加利福尼亚环境保护局(CAL EPA)推荐室内苯1小时接触限值为0.027 mg/m³,结合该标准的应用特点,本次修订拟引用该标准限值作为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本次修订将室内空气中苯浓度限值修订为0.027 mg/m³(1小时平均),同时,考虑检验方法等因素,将该限值约为0.03 mg/m³。

环境空气三甲苯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

环境空气三甲苯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

△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在本次修订中,对苯的检验方法也进行了调整。原标准中苯系物均采用气相色谱法。本次修订对我国现行有效的能同时检测室内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国标和行标进行了系统评估基础上,提出了固体吸附-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步采用TVOC的检验方法)、固体吸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参照HJ 583《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参照HJ 584《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和便携式气相色谱法(参照HJ/T 167《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以满足不同浓度水平及不同实验条件的检测需求。考虑到方法的完整性,以完整方法形式纳入本标准。

环境空气三甲苯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4)

一般来说,苯主要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隐藏在油漆、各种涂料的添加剂以及各种胶粘剂、防水材料。对于装修后空气中出现的有毒物质,包括苯系物或者甲醛,住户需要提前采用一定的防护或者改善措施,例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运用防止污染物的材料、绿色植物来吸收苯系物等方式来净化室内空气,等到建筑物装修达到入住标准后,再安排相关人员对房屋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确定污染物达标后再进行入住,保障住户的身体健康。

环境空气三甲苯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