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闲章 古董(对地摊上那枚铜闲章的研究)(1)

年前的最后一次地摊,天心阁下阳光灿烂,陪着书法班的屈师兄闲逛。几十上百个摊子,摆摊的多过看的,我们一边闲聊一边逛,偶尔拿一件东西看看,与摊主聊几句。

对我这种长期泡在古玩市场的人来说,很难有什么动心的,主要是陪人,在一些工艺品区域基本上看都不看,倒是市场角角落落不固定的摊子还瞄上几眼。

在上下两个广场之间,有十多级台阶,地摊主要在下面广场,台阶和上面也摆了一些。

黄铜闲章 古董(对地摊上那枚铜闲章的研究)(2)

走到台阶中间,左边一个摊子摆了一些铜杂几个小瓷瓶,其中的一件四方活动铜尺引起我的注意,应该叫仿圈两用折叠铜镇纸,上面有花卉和铭文,老板是一个中年男人,开口就是一千五,让我还价都不知从哪还起。扒拉了几下,找到一个铜的闲章,中指那么高,像个钟形,一面是金文,可能是哪个青铜器上的,四行字认不了几个,印面四个字,什么经什么史,老肯定是老的,面上的四行金文特别吸引我,一问价又是没想法,老板说实价三千五,我二话不说起身就走,老板在后面说什么都没听到。

在上面坪里转了一圈,返回来经过台阶的时候,那个老板拿着那个铜印章对我说,你出个价,说实在的真不想理他,可整个市场就这个印章对我有点吸引力。我望着老板停了个三五秒才张开一只手说五百,加点加点买都买不来,不论他说什么我脚下不停步,走了几步老板一声喊给你算了。

黄铜闲章 古董(对地摊上那枚铜闲章的研究)(3)

我和屈师兄边走边琢磨,又到一个朋友的店里喝茶聊天,三人对铜印章也没看出个名堂。

和屈师兄分开的时候,想起他又搞书法又搞篆刻,就把认字的任务给了他,屈师兄也痛快答应,拿出手机对铜印章一通拍,要我等消息。

第二天开始,屈师兄就给我不停的发微信,把对铜印章的研究和看法以及相关资料给我看,因为春节期间我被一本网络小说迷住,拖到今天才将他给我的资料整理出来。

黄铜闲章 古董(对地摊上那枚铜闲章的研究)(4)

印面为“炊经酌史”,查资料类似的有“经炊史酌”或“炊经史酌”、“酌经炊史”的,散见各种诗文、楹联中,在中国诗歌网上看到《过南充西山万卷楼咏陈寿》一诗中有四句“抚剑空怀终世事,炊经酌史十年休。英雄滚滚今何在?尽付陈公笔下留。”个人觉得这对“炊经酌史”四字含义有充分的体现。

黄铜闲章 古董(对地摊上那枚铜闲章的研究)(5)

铜印章正面的金文来自西周早期的德鼎现存于上海博物馆,1962年由汪敬之、陈翔九先生捐赠,德鼎是西周时期少数青铜大鼎之一。

黄铜闲章 古董(对地摊上那枚铜闲章的研究)(6)

铭文:唯三月王在成周,行武王(福),自蒿、咸,王易(赐)德贝廿朋,用乍(作)宝尊彝(铜印章上缺彝字,估计是为排版好看或某种忌讳隐去)。

翻译:“德”是周臣,此鼎文记录了“德”跟随着周成王,自蒿地前往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为周武王进行一场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祭祀结束之后,周成王赏赐给“德”二十朋贝,即四十串贝币。贝币,就是钱。

黄铜闲章 古董(对地摊上那枚铜闲章的研究)(7)

屈师兄的研究

接下来是款的问题,铜印章上有“朱坚 作”及刻有阴文印章“朱”,与这个铜印章有几分可能关联的朱坚,屈师兄认为是《壶史》作者朱坚,清代嘉庆、道光间( 1796-185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石梅,一作石楳,又作石眉、石某。工鉴赏,多巧思。与沈存周齐名,以精锡制成茗壶,沙胎锡壶是其创制。著有《壶史》,嘉、道(一七九六―一八五o)以来名士题咏殆遍。能画,善墨梅,亦具苍古之致,兼长人物花卉。篆、隶、行、楷,均劲逸有风致。尤精铁笔,竹、石、铜、锡靡不工,卒年七十余。《墨林今话续编》、《广印人传》有其资料。

黄铜闲章 古董(对地摊上那枚铜闲章的研究)(8)

这是以前的

屈师兄给出了八点理由:

我觉得朱坚是同一个人

如果是玩家找人去铸造的,那么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1、他本人喜欢金石考证

2、而且喜欢德鼎,因为铭文出自德鼎

3、需要考证德鼎所述贝币形制模样

4、需要一个技艺好的工匠,因为铜贝币铸造工艺精细,底印章为一体铸造

5、需要一位在篆书、金文和篆刻上都有造诣的书法大家书写铭文、画印稿

6、需要一位铜刻技艺精湛的工匠来镌刻。

7、玩家如果是集合这样多人合作的话,而且都是名家(从镌刻来看非常人之手),一般来说玩家既然这么用心了,一定在铭文上会注明:某某铸造,某某书写,某某镌刻,也会落上玩家自己的名号

8、如果其实就是集这些技、艺于一身的玩家,所有的疑虑就容易打开了!

综上所述,朱坚(石楳),清代书画家,沙胎锡壶的创制者,对于他来说自己做一个把玩就很顺利成章了。

黄铜闲章 古董(对地摊上那枚铜闲章的研究)(9)

找到了类似的

根据我个人的感觉,这个铜印章顶多到那个时候,两百年左右的东西。但不能认同屈师兄关于贝币的说法,这个形状应该称编钟型,他也来得干脆:那就编钟型吧。

黄铜闲章 古董(对地摊上那枚铜闲章的研究)(10)

在我们探讨过程中,不停的有周边的人参与进来发表高见,认同或者反驳,居然有人加价。收藏的乐趣在淘宝,在学习在研究,在与人探讨,也许没有结果,但是有希望。

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