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田乡

傍晚,大田乡大田村,一农户家屋前晾晒着破好的细长竹篾,一位老农正手法娴熟在编着竹篮。

“老人家,现在市场上买个篮子不是很方便,您怎么还自己编呢?是拿去卖吗?”笔者问道。

“我舍不得这老手艺,在家也没事,就编几个篮子,放家里用。编一辈子了,直到现在也没停过。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发展,会编织竹篮子的人越来越少,这门手艺也越来越没人问津了 ”陈大爷感叹。

据陈大爷介绍,编篮子的竹材选以不弯曲无虫眼、长了三四年的成年竹为好。太嫩的会变形走样,太老的易脆,柔韧性差。编制竹篮技术含量最高的工序就是劈蔑,要把竹条削成细细的蔑,每一条的粗细还要宽窄粗细均匀,这完全是熟能生巧的活。将准备好的竹篾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后,才可以开始编织。学这项技术很苦,因为竹条都带有毛刺,拿在手里摸两下就会被刺到,很容易弄伤手。另外,每一根篾条因材施用,不能在中途有接头,保持竹篮表面的整体美观。

“这门手艺也有不少技术成分。”陈大爷抄起面前的一个编了过半的篮子熟练地演示起来。只见老人左手扶篮,右手持竹篾,从手指缝中不停地穿进穿出,拉紧、压实……动作娴熟而麻利,看似凌乱的竹篾经过他的手,很快变得匀称美观。

陈大爷说,他由于年龄大了,做事不像年轻人那么灵活,努力一天也只能编一个竹篮。有的时候也有人来预定,虽然一个竹篮只能卖25元,但老人却仍乐此不疲。(大田乡 杨孙花)

编竹篮如果太稀疏怎么编(编竹篮不为挣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