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山生活了那么多年

亲们知道文山是怎么来的吗?

它有何历史

您知道吗?

众所周知

文山旧名曰“开化”

为什么又用“文山”

这个名来代替呢?

原来是这样的!

文山是怎么发展的(文山旧名开化为何被)(1)

传说,雍正三年,佟世佑来开化府任知府。 佟知府虽是个监生,却不是一般的人,既懂诗书礼乐,又通天文地理,很有学问。

到任第一天,佟知府面带笑容,会见教授、训导等文官,询问民间疾苦,了解地方民俗; 到任第二天,佟知府满面春风,接见总兵,参将,游击等武官,了解边界山形,询问戍守情况; 到任第三天,佟知府领着总兵,参将,带着教授,训导,登上土筑的城墙,察看府城,观赏山光水色。 佟知府在城墙上,走走停停,时而远眺原野山川,时而俯视盘龙河烟柳,他边走边说边笑,不觉从薰阜门走到威远门,从威远门走到望华门,又从望华门来到钟秀门,他一直显得很高兴,话也特别的多,笑声也特别的响。

文山是怎么发展的(文山旧名开化为何被)(2)

可是,到了钟秀楼,佟知府却不笑了,而是望着面前的山,定定的站着,凝眉遐想,过了好一会才问左右站着的文武官员:“面前这座山,叫什么山?”

总兵笑呵呵地答:“因它在府城东边,叫东山。” 佟知府又问: “眼前这条河,叫什么河?” 教授笑盈盈地答: “因它弯曲曲象条龙,叫盘龙河。” 佟知府接着问: “东山脚下左边的寺庙,叫什么寺?” 训导笑咪咪地答: “取钟灵毓秀之意,叫钟灵寺。” 佟知府再问: “东山脚下右边的寺庙呢?” 参将笑嘻嘻地答: “取旺盛发达之意,叫大兴寺。”

问到这里,佟知府不停打量着东山坡,他一边看,一边指着东山坡,不断地比划着。

文山是怎么发展的(文山旧名开化为何被)(3)

众人一言不发,呆呆地看着佟知府。 过了一会佟知府说: “经我细细观察,面前这座山,不宜叫东山,应改称文山才合适。” 教授问: “将东山改称文山,为什么?” 佟知府答: “以‘文’代‘东’,不仅好听,还有文明进化的美意呀!”可是,改名得有依据!于是 佟知府又给大家解了这个疑惑,原来, 东山的山脉走向,正好形成一个‘文’字!众人细观之后都说“像”!可是,这时!佟知府却沉默了。众人一问才知“文”字最上面那一点不显眼!一看,还真是这个理!于是大家又进入了沉思。很快,沉闷的气氛被打破!佟知府告诉大家“文字头上那一点不显眼可以点上去,在上面建一座塔呀!”

文山是怎么发展的(文山旧名开化为何被)(4)

不久后,在东山顶建成一座平顶塔,因登高远眺,东山好似雁落平沙,就将平顶塔称为大雁塔。

一天,佟知府站在大雁塔塔顶,对总兵,参将,游击,教授,训导和一些文人墨客说:“开化府地接交趾,是祖国边关!望诸君同心协力,努力奋斗,使家有塾,党有痒,国有学,变幽谷为文化之城,变荒陬僻壤为卉服鸟言之地,将‘文’字上这点,真正点起来,点得大一点,有力一点!” 文武官员听了这席话,无比激动,齐声答: “是!” 从此,东山坡就改称东文山。

雍正八年,设一县附开化府,知府姜之松和首任知县徐本仙商定,将文山的名字作为县名。

从此以后,文山这个有美好含义的名字,就逐渐代替了开化,继而就不再称开化,而叫文山。

文山是怎么发展的(文山旧名开化为何被)(5)

原来

“文山”竟有这样一个传说

它的由来也并非因为山多

而是有着寓意的

亲们

到这里

您知道文山是怎么来的了吗

以后别人问起时

你可千万别说“我不知道”喽!

来源传说文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