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土主要分成东西两部分,在地图上看,像一个裤衩。东部就是河内和大梁一带,西部是河西、河东等地。两片国土之间就靠着上党的一线孔道相连。魏国的这个版图,如果赵国跟韩国联手,攻克了魏国的上党,那么魏国就会被一分为二。

战国七雄之魏惠王(放弃易守难攻的安邑)(1)

魏罃和魏缓互相争立,赵、韩联合伐魏,浊泽之战本是削弱魏国的一个大好时机。可惜最终因为赵国跟韩国的分歧,导致联军不攻自破,魏国免于分裂。而在浊泽之战之前,秦献公刚即位的时候,秦国开始迁都到栎阳,栎阳可以说完全就是为了战争而修建的,秦以栎阳为根基,决心和魏国争夺河西之地。这时候的秦国,在诸侯之中名声地位还不是那么显著,直到周显王三年,秦军在洛阴大破韩、魏联军,接着又深入河东,在石门斩首魏军六万。此战之后,秦国开始在诸侯之间的地位大大的提高起来。周显王六年,秦军进攻魏国的少粱,因为赵国的救援,秦国退兵;周显王七年,秦军趁着魏军大破赵、韩联军,三晋大战的机会进攻魏国的河西郡。在少粱,秦军大败魏军,夺取繁庞。

魏国的东部是老牌强国齐国,在周显王元年的时候,齐国就夺取了魏国的观,而且还迫使泗上的那些小国入朝于齐,公然要和魏国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这样一来,东方有齐国,西方有秦国,而魏国的国都是在太行以西的安邑,无暇兼顾两边。于是,魏惠王决定迁都到东部,避开秦国,专心对付齐国。于是,魏国迁都到了大梁。

战国七雄之魏惠王(放弃易守难攻的安邑)(2)

魏国迁都大梁之后,大梁地处中原腹地,可以直接威胁到赵国的邯郸跟韩国的郑。于是,魏惠王用军事加上外交的手段逼迫赵国、韩国和魏国结盟。同时还和赵、韩二国大肆交换土地。韩国被迫把突入魏国的平丘、户牗……送给了魏国,这样一来魏国在东部的土地基本上就连成一片了。正当魏国想用上党换韩国的南阳、三川一带土地的时候,被楚、赵联合反对而作罢了。如果魏国用上党换了韩国的南阳、三川,那么魏国就可以把东西连城一片。这样的魏国可以直接威胁到楚国的方城,韩国得到上党也会威胁到北方的赵国。

战国七雄之魏惠王(放弃易守难攻的安邑)(3)

​魏惠王迁都大梁的第二年就开始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并且沿用吴起的“武卒制”建立了一支二十万人的精锐部队。这时候的魏国可以说仍旧是中原的霸主。但是这段时期各个国家相继实行变法,尤其是秦孝公跟齐威王,两国逐渐有赶超魏国的势头。魏国早期变法积累下的优势已经没有那么大了。这时候的齐国、秦国已经成为东西的两个大国,可以和魏国分庭抗礼了。

战国七雄之魏惠王(放弃易守难攻的安邑)(4)

随着各大国变法的实行,导致大国的实力飞速增长。魏国迁都大梁的弊病也逐渐显露出来。魏国旧都安邑,虽然地处偏远,但是胜在易守难攻。而新都大梁,地处平原,无险可守,防御条件远远不如安邑。作为一国之都,可以被敌人长驱直入,结果可想而知。后来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魏国都是以齐军威胁大梁被迫撤军,遭到失败,魏国也因此由盛转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