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一早,晨光明媚,微风轻抚。

趁着太阳还没升高,记者慕名赶到小屯镇山王村,去采访被称为汝州市第一“羊倌”养殖户王建勋。他的这个别称,来源于他通常保持养殖育肥羊上万只。

大姐靠两个大棚年入千万养牛(曾经跑运输年入近百万)(1)

王建勋(左)

当日,王建勋前一天从内蒙古赤峰进回来的1000多只育肥羊要进行防疫注射,而此前一个月从内蒙古赤峰进回来的1000多只育肥羊,已基本习惯了汝州本地的气候和水土。

跟着他翻过三山寨,到达与山王村相隔不到10里的李珍庄村,这里还有一个被王建勋称作南场的羊场,其中属于他的2000多只羊,每只的体重已达到了160斤左右。两个羊场,长成就卖,卖了再买,目前为止,王建勋的羊保持在7000多只左右。

“前些天,我刚把羊卖了。”与王建勋南场羊圈隔圈相望,是郑州市登封市大金店人贺杰的两个羊圈,其中一个羊圈空无一羊。贺杰说:“剩下的这一圈羊,每只也有120斤-130斤了,也到了该卖的时候。”

“等一等再卖,河北那边的羊价已经涨了。”王建勋说,估计十天左右,河南这边的价格就会跟着涨起来。一席话,让贺杰佩服得直点头。

贺杰早先在南方工作,三年前退休回家后闲不住,打听到王建勋在养羊后,从登封奔到了汝州。“你说,像建勋这样聪明能干的人,他养羊能不挣钱?跟着他跟没错。”贺杰和妻子一商量,就此在王建勋的南场安营扎寨,开始养羊。

王建勋高兴的事儿,不仅是像贺杰这样来自外地的志同道合养羊人,而是能把自己的11年养羊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周围需要的村需要的人。

大姐靠两个大棚年入千万养牛(曾经跑运输年入近百万)(2)

6月21日,王建勋盼来了这三五个月来最为快乐的日子。当天,陵头镇洗耳河乡村旅游产业带、白沙沟乡村振兴经济带“联合党总支”正式成立揭牌。揭牌仪式结束后,作为河南育肥羊规模养殖技术带头人、汝州市宇浩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王建勋与白沙沟乡村振兴经济带联合党总支书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派驻庙湾村第一书记徐云峰,签订了育肥羊服务协议。

虽说是育肥羊服务协议才刚刚正式签订,但王建勋提供的服务可以向前推到二三月份。从庙湾村育肥羊场筹建,到4月22日从内蒙古赤峰市运回来第一批700只34斤左右的架子羊,以及接下来的防疫喂养,王建勋都操尽了心。

洛阳的李先生开矿挣钱后,买了1200只羊进行养殖,为了防治羊病,又买了8000元钱的各种药品,可羊还是死了不少。李先生的妹妹给王建勋发来的视频显示,另有200多只羊瘦骨嶙峋、颤抖不已。“这些羊就这样僵住了,不吃不喝吗?”李先生的妹妹话音带着哭腔。

王建勋首先叮嘱别随便给羊喂药,又驱车赶往洛阳新安。在他的精心调理下,不到一个月,200多只羊又恢复了欢蹦乱跳的模样儿。乐的李妹妹直夸:“建勋哥,神医。”

其实,王建勋养羊的历史也不过11年,要说“神”,那是他有一股劲儿——爱思考,干啥都热衷于刨根问底。因为这一点,在郑州干保安,他4个月就干上了经理职位,还带回一个在公司当会计的驻马店姑娘。今年43岁、比王建勋小一岁的翟春丽说,最喜欢的就是他那股劲儿。

后来,王建勋跑过客运,又买大货车跑陕西最北边的榆林市神木运煤,其间曾创下了“连续6个月零17天,跑了17.9万公里”,每天跑900多公里的纪录,挣了46万元钱。

大姐靠两个大棚年入千万养牛(曾经跑运输年入近百万)(3)

尽管小有成就,但养羊这些年,王建勋的小烦恼是,在为协议村和村民服务中,一些自以为养过羊有经验的村民不听招呼不按要求做,造成问题。前些日子,有个村的村干部就不听招呼,看羊有些蔫,听一个老“羊倌”的话灌了药,结果死了好几只。

“这羊就像小孩子,有时不爱吃食不一定是有病,要调理。”王建勋说,以他养羊的技术和经验,羊接受了小反刍、三联四防、羊痘、口蹄疫防疫接种后,基本上就没啥问题了,他手把手带出来的羊管家王亚歌,别看才30岁出头,现在帮人管理10多万只羊。

说这话的时候,王建勋的眉宇间流露着坚毅与自信的神情。(汝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伟)

,